第九十八章
回家之后,紀時以最快的速度寫完了自己的英語試卷,連帶把期末的那張考卷過了一遍,一次性寫十來張同科目的試卷,紀時都不由有些頭昏腦脹,但假期的試卷不管是難度還是變態程度都不如期末考試卷,期末那張考卷紀時光生詞就記了好幾頁。
所以在寫完英語卷之后,紀時沒有急著開啟別的科目,他背單詞去了。
在家就這點比較好,背書特別方便,想背什么背什么,唱歌都沒人管,在出租屋和宿舍卻多多少少要避諱一些。
這次期末的英語卷給了紀時當頭棒喝,他一直覺得自己英語挺好的,不太需要專門花時間復習,可這次一考,他發現自己遇上不會的題目也沒轍。
而且當錯題量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哪怕他個人比較擅長這一科,在考場上還是難免覺得恐慌。
他單詞背得很用心,抱著積累的想法,哪怕下次考試乃至高考都用不上,但積累是一個讓自己身心舒暢的過程,是屬于學習本身的快樂。
根據紀時的經驗,一般他學了一個生詞之后,總會在之后很迅速地再次見到它。
紀時捧著單詞本,從家門口晃到到屋后,口中念念有詞,就像在念經似的。
他們家院子里原本有三棵銀杏樹,一開始被砍了兩棵,最后一棵也在他高中的時候被砍掉了,留下了光禿禿的樹樁,紀時靠著樹樁轉了一圈,沒敢在后面跑,因為墻底下都是綠苔,踩上一腳很有可能會滑倒。
一轉眼,就到了除夕這一天。
紀爸紀媽兩人把家里該清的清該掃的掃,連紀時房間的窗戶都擦干凈了,不見一絲灰塵,不過他家這棟房子是幾十年前紀爸紀媽結婚的時候建的,用的還是老式的那種玻璃,現在摸著凹凸不平,就算擦干凈了視野也不清晰。
紀時什么忙也沒幫上,只有在貼春聯的時候幫他爸刷了糨糊,抹在春聯邊角上,等他爸踩在凳子上貼的時候遞給他。
紀時小時候的春聯都是人手寫的,紅底黑字,上面寫著寓意家和萬事興的句子,現在就變成紅底燙金的字了,時髦值約等于零,但是農村人喜歡,而且貼著金的確實顯得屋子亮堂一些。
紀爸從大屋貼到房間,又從房間貼到廚房。
除夕的早上還要給家里的祖宗們燒紙,祈禱祖宗保佑,紀爸還要帶著紀時去上墳,他們村組里基本都是姓紀的,祖墳都在村西一個角落里,紀爸和紀時出門的時候,路上剛好在化凍,干干凈凈的鞋子走著走著就全沾上了泥。
一路上,他們也能遇到村里的鄰居和本家,大家停下來閑聊會兒又很快都離開了。
紀爸和紀時兩人一前一后走著,倒不是不能并排,只是村里的小路太窄,兩個人一人走在路中間的話,另一個就要掉到河溝里去了。
最近沒怎么下雨,河溝里也沒水,河壩上都是之前扔上去的枯枝,反而是雜草長得最兇猛,把路都給占住了。
紀爸會在路上聊聊他最近看的新聞,還有村里最近發生的神奇的事情,讓紀時去猜誰做了什么。
紀時小時候還是能猜到的,現在和村里人接觸少了,很多人他都忘記對方叫什么了,自然什么也不知道,紀爸這個時候就會笑瞇瞇地給他揭曉答案。
上墳的時候走的是一條路,回家了就必須走另一條路,他們一般是從家東頭的那條路往北走,再從二姑家旁邊那條路回去,回去的時候,二姑父也剛好上墳回來,和紀爸紀時打了個招呼,紀爸讓紀時先回家,等回過家了再去二姑家玩。
這是他們這的傳統,也是規矩,紀爸他們這一代始終認真遵守著。
回到家之后,紀媽也已經把粉炒好飯煮好,他們就吃這個做早飯,這也是習俗,炒粉也不是一般人印象中賣的粉絲或者粉條,而是大塊的粉塊,和韭菜一起炒著吃特別香,紀時也嘗不出那是什么做的粉,感覺有點像集市上賣的涼粉的味道。
“吃過飯你再去看看大棚。”紀媽提醒紀爸,“下午你也別上桌子,別人喊了都別去,家里還有事要你弄。”
“過年了他們家里沒事做嗎,還擺桌子”紀時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