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難。"周婷璐頭都快埋到試卷底下去了,"理科生考什么語文啊。"
"是啊,理科生考什么語文"
紀時嘆了口氣∶"我也不想學生物啊。
他的生物比地理還是好一點的,小四門里他學得最差的就是地理,看著那些線和圖案他腦袋直發蒙,明明初中那會他的大綜合還是最好的。
所以蘇省的高考模式對紀時是非常友好的,按其他省份那樣理科包括物化生的話,他不占優勢的科目就會變成三門,而且他是去年暑假才回來的,一年的時間他可以把自己的物理和化學拼到一個相當不錯的分數,可加上生物紀時就沒法保證了。
至少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
他在一個最正確、最合適的時間點回來了,可以利用最完整的時間來完成最高效的學習,這也讓他彌補遺憾的想法成為了可能。"紀時你語文試卷借我看看。"
"等我把黃雅瓊答案研究完了。"
放假和平時復習沒什么區別,理科這方面有姚蒙和周偉樂兩個專家在,英語有紀時,語文有黃雅瓊和曾泰然,想討論什么題目都有專家在,而且根本不擔心那幾個人不會。
實在不行幾人也會去問老驢和張老師他們。
老師們對班里成績好的學生都是很優待的,就算假期手機不在手邊,可一旦看到問題老師們都會給他們一個解答。
在z中,并非每個班的老師都能做到這一點,做不到的老師多了去了,像周婷璐和鄒勇就說,他們有幾個老師一下課就不見人,講課就像完成任務似的。
像紀時他們享受的,更像是老師們給予的額外福利。
"紀時你理科試卷都寫完了嗎"鄒勇問,"咱們來看看化學和物理最后幾道題唄。"
一提到理科的題目,他們都來了勁,周婷璐和鄒勇是因為自己比較擅長,而紀時是因為自己完全不擅長,越是不擅長的科目紀時越喜歡討論,這是他對人菜癮大的另一種詮釋。
但不得不說,物理和化學上來之后,紀時的菜只是相對姚蒙和周偉樂而言這兩人的物化在年級上都是頂尖水平,可和周婷璐鄒勇他們討論,紀時發現自己兩科的知識挺豐富的,思路也挺明晰的,講題的時候也能講出一二三四點來,就離紀時對自己的認知挺遠的感覺。
鄒勇和周婷璐都傻乎平地盯著他"你說你物理和化學差這叫差"
噢他們忘了紀時其他幾科都是年級第一第二的水平。
考不到年級第一差,懂了。
他倆突然后悔了,今天不該來的,可惜早上剛吃過早飯就被爸媽給拽過來了,畢竟紀時現在成績有點夸張,他倆爸媽都覺得和紀時一起寫作業一定能有收獲。
結果他們只感覺到了降維式的打擊。
紀時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他們熟悉的紀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