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第一題題考的是阿城的現代文,分析某個形象,分析環境描寫和人物刻畫,紀時答題的時候已經徹底冷靜了下來,考試也進入了后半段,他沒有心思再東想西想,整個人已經完全投入到了考試的狀態中。
他的確不喜歡答閱讀理解,但這并不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他的喜歡與不喜歡并不重要。
紀時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答,他用筆在試卷上把該圈的重點全部圈了出來,再代入題目,不肯錯過題目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之前在月考里是怎么做的,紀時也在這次高考中原原本本地發揮了出來。
時間還有62分鐘,紀時的視線終于投向了本次考試的最后一項作文。
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這個題目紀時從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就在想,文本里是這么介紹的,說綠色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只記住了綠色生活這個題目,卻忘了作文要求里有什么,當然,他搜集了一些和綠色生活相關的資料。
原本他更多的是從環保的角度去考慮,但現在想想,可能寫成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會更好,因為考卷上的內容并沒有去強調環保,只是說綠色生機勃勃,與生命、生態緊密相連,從生態的角度來看,環保這種想法當然也沒錯。
紀時在構思,是把它寫成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或者散文更合適一些
也不知道曾泰然會怎么寫,紀時猜測對方應該還是會用上爺爺這個人物,以老人家開始,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那他呢
紀時不想寫得太過高大上,因為這幾年蘇省的作文雖說有些莫名其妙,但樸實的文風在改卷老師那邊反而會受歡迎一點,綠色生活這個題目也很難去寫什么太華麗的東西。
紀時手撐著下巴,視線盯著黑板上方的時鐘,思緒卻在飛速轉動著。
他腦海中翻滾著多年以后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關的例子,有現實的,也有非現實的,還有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樣的話,紀時決定寫一寫自己親眼看到的東西。
上一輩子他寫了什么內容自己已經記不清了,總之他語文分數很爛,作文必定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現在,他重新審視這個標題,發現題目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難,也不變態,主題是什么,該有什么思路他也已經有了想法。
寫吧。
紀時在草稿紙上寫下了作文的第一句,確定語句通順之后,他打好腹稿,開始在答題紙上寫。
這篇作文他畢竟顏釀了很久,下筆的時候是很輕松的,他覺得重點在干理解作文的要求,不偏題,反正他并不是一類文的水平,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量拿高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