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他們班,他居然還不是掛科最多的。
他有時候在圖書館自習,遇見外專業的同學,別人問他是哪個學院,他一說數院,那些崇敬的目光就來了,數院號稱京大四大瘋人院之首,能在里面存活的都是大神中的大神。
紀時打電話告訴爸媽他掛了科的消息,紀爸紀媽沒說什么,只讓他接下來繼續努力。
紀時的重修好歹是了。
這一年家里房子建好了,得益于紀時去京大的獎金,家里沒有欠外債,加上紀時上大學之后開支變小了,紀爸紀媽反而攢了一些錢。
紀時唯一遺憾的是這一年獎學金與他無緣,不過他也沒考慮勤工儉學這種事,學習的時間太寶貴,而數學固然難,當他沉浸于其中并且憑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出一個個問題是,那份愉悅感卻是無可比擬的。
紀時算是知道那些天才享受數學的感覺了,他們在這門艱難的學科上不斷地去收獲,以非常人的思維探索未知世界的答案,這是無法與別人分享的獨一無二。
大一這一年,紀時出京大的次數屈指可數,在學院的牛人們外出競賽、文的時候,他還在學基礎性的知識,速度可謂烏龜爬,但幸虧京大的老師們都實力一流,紀時跟著學了不少知識。
紀時中學的時候沒有參加過任何競賽,說起為學習而努力恐怕也只有高三這一年,所以他潛意識里就不會把自己和競賽生們放在同一個位置去比較,自然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但京大這一年的學習確實讓他獲益良多,他既看到了自己在數學學習上的不足,卻也開拓了視野,看到了自己的可行性。
大一升大二的這年暑假,紀時只回家了十天,剩下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里。
明明大學的學習應該比高中更輕松才對,他卻有種強烈的緊繃感,爸媽找人給他打的書柜已經擺在他房間了,紀時卻沒有時間去用,電腦也是一樣,筆記本基本都用來查資料了。
紀爸紀媽并沒有說什么,其實他們也不理解紀時為什么大學會比高中更忙,但他們也理解紀時在京大那種學校可能承受的壓力。
當然,學習再忙紀時還是和姚蒙他們約了,去海市玩了兩天。
姚蒙他們也不能算閑,雖說才是大一的暑假,可姚蒙和周偉樂他們已經在想著將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工作的事了,和紀時一樣,他們學的也不是那種立刻就能出成果的專業,想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成績還是得繼續讀下去。
紀時沒他們想得那么遠“我就想這學期不掛科而已。”
“要求這么簡單”曾泰然驚呆了,“京大這么變態嗎”
“瘋人院,你說呢”
紀時是這么期盼的,他花了一整年去彌補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堅信勤能補拙,所以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
大二這一年,他真的沒有掛科。
要知道,在他們班大二掛科的人數是比大一要多的,可紀時竟然成為了不掛科的一員,這意味著他不再是倒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