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讀研的時候都沒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沒有說非要拿到研究生再讀博再留校任教,也沒有想過堅決某個難題拿到優秀論文為自己的履歷增光添彩,他只是單純地去做一件事情,像高中的時候那樣,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管結果是什么。
因為他很清楚,如果努力過了,哪怕結果不如自己想象中那么好,但也絕對不會差的。
正如數院那位教授說的一樣,數學是一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學科,紀時覺得自己不僅能耐住寂寞,他還挺享受寂寞的。
研究生的第二年,紀時發了一篇論文,對現在的他來說,寫論文算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他都忘了自己上輩子生拉硬扯才把論文搞定的事,尤其在他學的這個專業,論文的格式什么的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論證過程,那次他把自己60頁的論文拿給導師看,導師一看到他的格式就嫌兼棄得不行,可翻完他的論證過程之后,稿件重新回到紀時手中,格式居然已經被修改過一遍了。
這篇論文投了國外一家影響因子不低的雜志,雖說不是頂刊,可對數學系的研究生來說,能發一篇這樣的論文算是很出色的了。
"你有沒有興趣繼續讀博"導師先是這么問的,但很快改了口,"你必須繼續讀博。"
紀時∶
他其實還在思考該怎么回答呢。
但以他導師的想法,紀時在京大讀研不錯,但讀博還是去那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名校更好,紀時其實也在思考這件事情,畢竟研究生時間短,再讀沒多久他也得再考慮出路的事了。
不過在這之前,紀時還是鼓搗出了一篇論文。
他沒有別的擔憂,主要就是對于國外的不熟悉,他的本科同學們不少在高中時期就有去國外交換的經歷,也參加過國外的各種數學比賽,可紀時完全沒有在國外的經歷。
不過導師讓他不用擔心∶"去那邊讀書的話,研究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以紀時家的收入當然供不起他去國外,所以可以走京大的公費項目,等紀時研究生答辯結束的那一瞬,他赫然發現,自己已經從學院的吊車尾變成最受期待的那一批。
算是他們這一屆數院的傳奇人物之一了。
當然,在紀時心里,他和真正的大牛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可在外人看來,紀時研究生期間撰寫的論文都屬于比較有含金量的那種,也覺得他可以在數學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并且有所斬獲。
紀時當年入校的時候可沒想過有一天會發展成這樣。
他覺得這段經歷還挺玄幻的。
但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他也可以用無悔這一個詞,他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并且一路沖著走下去。
紀時覺得自己的研究生階段過得特別快,本科的時候還好,打基礎的日子真的難熬,掛科到重修那段時間甚至可以說是度日如年,可一到研究生階段,他一道難題可能要花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才能搞完,加上寫論文的時間紀時覺得時間就像會飛一樣,恨不得自己能有小說男主角的奇遇,變一個能讓時間變慢的芥子空間出來。
研究生居然就這么畢業了。
紀時的研究生答辯,數院的幾位大佬在前排就座,不夸張地說,其中有幾位都是他們教科書的編寫人,還有一位特別老的教授,在研究生里,他屬于最流的,因為他的論文解決了一個關鍵的小問題
紀時想問題的時候思考沒有那么深入,他就是一點點地磨,把時間全部花在上面,抱著死磕到底的想法,就看數學和他誰先死,當然,和漫長的數學比起來,先死的絕對是他,但和題目比起來就未必了。
他就這么把一道道難題勝磕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