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他論文的含金量不低,這篇論文在答辯結束之后發了一家數學雜志,就這樣,紀時申請的那所海外名校自然順利通過了他的申請。
讀研這幾年,紀時和數學系的老師們關系都不錯,不僅是他自己的導師,也有其他幾位導師,雖說學校里各種復雜的事情發生得不少,但紀時基本沒遇到,因為什么情況都有他導師為他遮風擋雨,讓他在這四年里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這其中也有紀時肯磨肯鉆的原因在,在同批研究生中,紀時屬于最后才被導師們撿到的,但或許是他大學期間扎扎實實打基礎的經歷起了效果,研究生期間他的起步不僅不慢,反而屬于比較快的那一批。
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和家鄉的聯系。
從本科到研究生的這段時間,他回家的次數很少,可以看到爸媽是越來越老了,黃雅瓊越來越漂亮,姚蒙和周偉樂他們也變成了成熟男性,就曾泰然顯得特別年輕,在他們一群"土"人里,曾泰然儼然是一位時尚弄潮兒。
看到他爸媽的樣子,紀時心里其實是很愧疚的,雖然他研究生期間沒花家里的錢,甚至還能把獎金轉給他爸媽,可回家陪爸媽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而且越是過了20多歲,他發現爸媽越是眷戀他。
他和他爸媽經常視頻,如果有幾天紀時忙著練題沒和爸媽聯系,他爸保準就要聯系他,問他是不是出了什么情況。
京市好歹是在國內,不管家里有什么事他請個假就能繼續回去,可國外呢,那里畢竟人生地不熟,即便家里發生了什么他也不能及時回來。
讓紀時愧疚的并不是說他想去國外讀書這件事,而是他心里很清楚,不管去不去國外,只要他提了,只要父母認為對他有益的事情,他們必然是會同意的,紀時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會提,也因為深知這一點,他才有愧疚。
"去學啊,學了回來給國家做貢獻。"
紀爸告訴紀時,他上網搜紀時的名字,看到紀時的名字在網上出現他特別高興,但又不能和別人吹,因為別人也不知道紀時的論文發了什么雜志,也不知道搞數學搞到這種程度意味著什么。
"你就好好去拼,拿個諾貝爾數學獎回來"
紀時忍不住道∶"諾貝爾沒有數學獎,而且你對你兒子的期待值太高了,別說諾貝爾獎,菲爾茨獎阿貝爾獎陳省身獎都沒希望。"
紀時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心中有數的,那些數學界最出色的榮譽和他關系不大,別的不說,京大出來的那幾位神都沒拿到菲爾茨獎,他和神之間還隔著老遠老遠的距離。
不過他很理解,在他爸媽心里他當然是最棒的,比誰都厲害。
紀時雖說發了兩篇質量還不錯的論文,在京大和清大這邊的學生里屬于比較有名氣的一個,可他深知數學領域厲害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他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但紀時并沒有氣餒。
因為他從高中時代就是這么過來的,看著身邊一個個優秀的同學,努力追趕、嘗試超過,等突然某一天,他發現自己已經可以看到那些人的背影。
這個過程是挺振奮人心的,但也不得不說他是幸運的。
但這就是紀時生活的方法,未來他依然會這么努力下去。
研究生畢業的這一年,紀時坐上了去丑國的飛機,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
距離他回到高三已經過去了整整7年,他懷揣著讀個比上輩子更好的大學的心愿去努力,一路竟然走到了這里。
紀時認為自己挺勵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