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學學院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為一道或者幾道數學難題而奮斗,有人幸運到只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但有人可能窮盡一生都無法得出自己想得出的結果,但即便一生都做不到,這些人依舊在奮斗,并且覺得自己這一生很充實。
這大概就是最純粹的學習給人的動力。
在大期間,紀時的導師是一位菲獎獲得者,真正的業內大佬,他手下的學生里集中了各個國家的天才,紀時覺得壓力挺大的,因為在這里,努力這種特質并不屬于他一個人,應該說,所有人都具備那種對于數學的狂熱感。
或者說使命感。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紀時同樣進步神速,他在這幾年里也完成了一些屬于他自己的研究,比較前沿的研究,當然,距離真正的大佬還有一線距離,但他的導師卻告訴他,他有著不錯的數學天賦,可以在數學這個領域繼續進行下去。
不過導師也告訴他,想出成果沒有那么容易。
畢竟這是數學。
大那邊并不介意紀時繼續留下來,在本校進行些研究,或者留校任教,因為他讀書期間成績不錯,他的導師包括數院的其他導師都給了他不錯的評價。
但紀時還是回了京大。
回京大之后,京大的新教師隊伍里多了一張很年輕的照片,其實紀時畢業的時候被國內各大高校招攬過,海大和金大都有,海大那邊給出的各項福利更強,還通過距離的優勢來打動紀時,不過現在高鐵很便利,紀時也不是車了,從京大回家還是很方便的。
紀時太年輕了,他的求學經歷在外人看來也很順,一路都是國內頂校和國際頂校,所以他的名字被媒體小范圍地報道了一下。
z中也把他作為知名校友進行宣傳。
紀時倒是挺淡定的,京大教師隊伍里強者很多,他其實就是沾了大的光,好歹京大牛人那么多,他并不屬于其中最強的,只不過京大的名號本身影響力就不小罷了。
但紀爸和紀媽很興奮,特別特別高興。
京大畢竟是京大,以前紀時剛上京大的時候他們就覺得紀時特別特別厲害了,鄰居親戚都覺得紀時能掙大錢,可紀時回家照樣穿著特別普通的衣服,也沒開車,還是坐火車回來的,坐完火車還得轉公交,照樣是紀爸開著已經破到不行的摩托車去接。
家里的摩托車還是他高中那會買的,到現在也過了不少年了。
紀時自己不想學駕照,也懶得學,不管是在京市還是在丑國,兩條腿走路和蹭車都是他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但在外人看來,就是上了京大也賺不到錢的顯著標志。
尤其紀時他們村上有個鄰居中專畢業去做了銷售,這兩年回家開的都是大奔和瑪莎拉蒂,紀時看起來好像更寒酸了。
紀爸都沒聽說過瑪莎拉蒂,和紀時形容的時候說的是馬車拖地,紀時疑惑了好一會兒才聽明白了他究竟在說什么。
紀時是懶,加上他之前一直也沒時間學車,當了老師就更沒時間了,他平時要上課也有自己的研究要做,根本抽不出空去學駕照,京市交通便利也是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