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熱度高了的確給紀時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在于選他課的學生變多了,他除了固定的課程外也教了一門選課,還有系里安排的給其他專業的數學課,這個活兒一般都是年輕老師來干,本專業的老師其實不太樂意教,主要是數院本科生和其他學院本科生的數學水平差距有點大,不少老師寧愿去做研究也不想教。
大學老師現在壓力不小,尤其是京大這邊,不是說隨便出點成果就能高枕無憂的。
紀時的教學壓力確實比之前大了些,但還在他的承受范圍之內,他的生活也沒有太受影響。
而且紀時也明白,他之所以會在網上引起關注,還是有名校光環作祟,如果他只是一所普通學校的普通老師,應該也不會有這么多人關注。
倒是姚蒙也跟著多了些關注。
交大在國內也是公認的5學校,能在里面當老師的一樣很厲害。
"我一點也不想要這種關注度。"姚蒙道,"感覺自己平靜的生活都被打破了。"
"這種事也不是經常有,淡定淡定。"
事實是,除了曾泰然之外,紀時和姚蒙都漸漸沒人關注了,他們畢竟只是各自學校里的一名普通老師而已,京大和交大比兩人厲害的年輕教師不止一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次之所以能有熱度,也是沾了曾泰然的光。
誰讓曾泰然的微博粉絲那么多。
曾泰然也是他們幾個里面最早實現財富自由的,他打算先做做大v,錢攢夠了就回家躺著當咸魚,反正他覺得自己也不是那么有追求的一個人。
不過紀時和姚蒙的收入也都不低,紀時手頭有經費,也有獲得的各項獎金,姚蒙也和他差不多,兩人在各自的學院里都是比較被看好的老師,學院方面也期待他們能在各自的領域做出成績。
紀時繼續做自己的老師和研究。
他倒沒想過后續還會繼續在網上引起熱度,因為網友都是健忘的,很多事情幾個月熱度就漸漸跌下去了。
但在40歲這一年,紀時和海大一位老師的合作成果再度登上了數學年刊,同時還拿到了領域內的一大獎項,當然不是菲爾茨獎那個級別的,不出意外的話,紀時這輩子都會和菲爾茨獎無緣,因為菲爾茨獎是頒給40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的。
但他在數學這條路上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不是為了獲得獎項,只是為了在這個領域留下自己的名字,不管怎么說,他總不能白學。
抱著這樣的想法,不管教書的任務是否繁重,也不管科研的壓力有多大,紀時一直在拼搏。
他在京大數院留下了屬于自己的名字。
紀時對此還是挺滿足的,反正他這輩子就認準了數學這門科目,也不可能再去干別的,而且他真誠地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從回到高三的那一年開始,只要是他努力過的事情,他總能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回報。
這已經是很多人一生都難以達到的。
有記者來參訪紀時,問他成為一個數學家的契機。
對他的稱呼是"數學家",因為紀時年老的時候已經是配得上這個稱呼的了,他不是那種全程閃閃發光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的天才,在多數時候紀時都是蟄伏著的,可一旦他露面,他總是能帶給數院一些令人驚喜的成果。
紀時很老實地回答∶"契機是別人說,學了數學之后轉金融和計算機都方便,也好找工作。
可他學著學著就沒再出去,沒轉金融也沒轉計算機,而是在數學這個領域內深耕,以最踏實質樸的學習態度、對數學的執著和熱愛一次次創造出最出色的成果。
"紀神yyds有人問紀神的遺憾是不是沒拿過菲爾茨,紀神說不是,畢竟紀神也拿了不少很有分量的大獎,他屬于大器晚成型的,搞競賽比別人晚,打基礎比別人晚,保研也比人家晚,他經常說自己是笨鳥后飛,但是他畢竟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