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到紀神的人生經歷都覺得這個人能走到這一步真的太強悍了,那種專注度和鉆研精神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其實這種專注也是一種天賦吧,一生只做一件事,當然不是說煮飯仙人那種,只要專注,終究是能有回報的。"
"我覺得紀神最牛的還是他趕超的本事,不管一開始他和人家差距有多大,他后面都能慢慢補上,到最后去超過別人。"
"生活中我很少接觸這種人,但為數不多的幾個讓我印象很深,總之,有這種心態的基本都是大神,他們很穩,不管遇上什么事都特別冷靜的那種,這才是人家能夠成功的原因。"
紀時一直在京大工作,沒挪過窩,但因為數學這門科學的優勢在西方,紀時每隔幾年都要出國一趟,和海外的同行們交流交流,隨著他成果和交流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在京大數院這邊也成了領域的權威人物。
當然,在學生們眼里,"老紀"還是該上課上課,掛科的時候心狠手辣,但是只要你有數學上的任何難題,"老紀"都是能解答的全部解答了,所以年輕的學生特別愛往紀時辦公室跑,有些是刷好感,爭取能在畢業之后就當上紀時的研究生。
紀時其實也不太挑學生,但誰想當自己的研究生,他對對方的要求絕對還是很嚴格的,他不會刻意去挑天才,天才能出成果這事兒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想有個天才弟子,可紀時的標準是,只要能夠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來找他報名,只要對方符合京大這邊的要求就行。
在教學生這一點上紀時的運氣也不錯,他的學生雖說沒有那種創出多么優秀的成果的大人物,可也成為了各大高校數學系的中堅力量。
作為老師,紀時是很開心的。
"好羨慕紀時,拿獎拿到手軟吧"周偉樂嚶嚶了兩聲,"超羨慕。"
"你不也上新聞了嗎"紀時把之前看到的新聞截圖轉給周偉樂,"不要告訴我這個人不是你。"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在下。''
紀時看的是航天報上的新聞,周偉樂所在的研究所研發出了一種新型動力裝置,能讓國內航天在某單一領域和阿丑競爭,紀時對這塊不太懂,他也不可能去問周偉樂,畢竟對方研究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是涉密的。
周偉樂的名字是出現了,不過沒有照片,他屬于掌握技術的中堅人員,在團隊里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們的研究當然也是有獎的,而且論含金量一點也不比紀時拿的獎低,但周偉樂總是習慣性來羨慕一樣,等紀時問他愿不愿意轉專業回來念數學的時候,這個人就尿遁了。
所以紀時他們小伙伴的照片,曾泰然、紀時和姚蒙先被扒出來了,黃雅瓊的名字也被扒出來了,主要是她脫離了原本的團隊之后,那個團隊聘了一群"深耕游戲領域"的男性來搞女性向游戲,主要是黃雅瓊當初脫離隊伍的時候和游戲公司那邊搞得不太愉快,她出走之后,游戲公司還找了一堆"粉絲"來表達對于新團隊的歡迎,在各大游戲群里宣傳黃雅瓊他們做出來的東西是垃圾。
結果黃雅瓊一走,游戲立刻爆雷,那個女性向游戲的優勢在于情感細膩、能夠貼合女性內心的想法,換了團隊之后畫風自然也變了。
自然而然地,玩家們開始懷念起了黃雅瓊她們。
黃雅瓊當時參加游戲活動的照片被玩家們翻出來,結果,咦,這個姐姐好像長得挺眼熟
于是成績好的和成績好的一起玩這個觀點又添一明證。
只有周偉樂的名字沒被扒出來,但多年以后,慢慢也有媒體開始報道周偉樂的故事,網友們才知道,他也是曾經的z中f4自封的一員。
紀時35歲那年接到了z中的邀請,不僅是他,姚蒙他們都收到了,只有周偉樂沒有,因為他干的是一項必須默默無聞的工作,紀時他們也只是知道他在哪個研究所而已,他具體做什么他們其實一無所知,但也不會多問。
反正他們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且無怨無悔。
紀時也覺得人生挺神奇的,被認為天賦一般的他搞起了最需要天賦的數學,被父母寄予厚望應該在體制內發展的黃雅瓊和曾泰然反倒投身新媒體,現在儼然是行業強人,而偉哥曾經他最痛恨的英語,現在居然成了日常工作不得不面對的語言,姚蒙也是,別人一見他都評價他長著張有野心的臉,結果也在老老實實做學問。
感覺就是他們距離人生原本設定的目標越來越遠,卻都收獲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達成了自己想實現的目標。
這樣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