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在京大任教之后,紀時拿到了國內數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兩大獎項,陳省身數學獎和華羅庚數學獎,另一大獎鐘家慶數學獎用來獎勵有出色成績的博士生,紀時不在這個獎勵的范疇內,但他博士那年也沒有拿到這個獎,因為同齡人中有比他更出色的人在。
在國內數學界,他的成果還是很受認可的。
但在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在不斷出現數學天才,紀時并不是很快嶄露頭角的那一批,雖說他在數學年刊等有權威性的雜志上發過文章,但天才們總以更偉大的發現和對數學界更大的貢獻吸引著這個世界的目光,他們帶走了全世界的關注度。
菲爾茨獎、克勞福德獎、阿貝爾獎
其實也不能說紀時完全被忽視了,因為在他43歲這一年,他的一項發現被國際數學界認為是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但那一年,法國的一位數學家橫空出世,成為了那年最受關注的數學家。
然后是他47歲那年、51歲那年
數學研究畢竟是曲高和寡的東西,比如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頒布前,國內的網友們還能經常討論討論,說村上春樹怎么又陪跑,,今年諾貝爾該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了,可到了數學這里,絕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華羅庚陳景潤和丘成桐,而且只知道這個人是搞數學的,卻并不知道他做了什么。
所以紀時入圍某某獎的時候也被媒體報道過,倒是也會有人科普這個獎有多重要,可普通人確實不感興趣。
但在專業人士眼里,紀時就是個經常陪跑的悲情人物,數學界的村上春樹。
當然,這種稱呼已經代表紀時很厲害了,但對于大眾而言,提名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拿獎。
幸虧紀時自己對這一切看得很淡。
得之他幸,不得他命,要是他成天糾結著這些,那后續的研究他絕對也干不下去了,所以不管是不是陪跑,紀時都勤勤懇懇地搞研究,常年和國際上的一些知名數學家保持聯系,也和國內外的研究所共同開展數學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他算是相當有知名度的一批數學家。
紀時慢慢地成為了數學界的領軍人物。
他有時候也會感慨自己運氣不行,包括同行們也經常為他惋惜,畢竟沒本事拿是一回事能提名說明就是有希望,可每回和獎金擦肩而過又是什么意思
但這并不影響紀時自己本身的研究,也不影響他的地位。
因為成果這種東西是無法被抹殺的。
紀時這一輩子就沒為搞研究的資金發過愁,作為學者和教授,他創造了不錯的研究成果,作為老師,他也培養出了一批出色的學生,而且他也沒有立山頭讓徒子徒孫們開疆拓土的意思,就安安靜靜地搞研究,順便問問自己學生最近出了什么成果。
他的學生們也覺得他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