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sadstory。"對方笑道,"能拿這座獎杯的唯一原因是我活得比別人更長。"
"我們還是做出了一些成果的。"
"這一點不可否認。"
紀時上臺領取獎杯的時候,議會大廈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紀時發表著自己的獲獎感言∶"我終于來到了這里,為了主辦方給予的10萬美元獎金。"
"可以說這是我從事數學研究的原動力,我之所以選擇數學,是因為有朋友和親人告訴我,學了數學再改行學金融和計算機是很容易的,數學是一切的基礎,而金融和計算機是公認的高薪行業,而我很窮。"
"開始學這一門科學之后,我覺得數學很可怕,因為數學是浩瀚廣闊的宇宙,而我所見只是一粒粒微小的塵埃,在我之前,有無數出色優秀的數學家在這個領域奮斗,他們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一群人,和他們相處,包括今天見面的韋爾斯,我都能深深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但數學無疑是一門極有魅力的學科,它是無止境的,人的生命有涯,而知識無涯,從30歲到70歲,你們知道,華國過虛歲,在我們華國人的觀點里,我已經70歲了,而不是69歲,我很高興在這段生涯里有數學陪伴,因為數學永遠年輕,所以我永遠年輕。"
獎是對紀時數學生涯最佳的褒獎。
他年輕時的求學經歷、接受采訪時說過的話、曾經就讀過的z中這些細節都被媒體重新翻了出來,事實上這些年對紀時的報道一直沒有少過,他一路至今的經歷也算是傳奇了。
一項對數學專業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紀時在大學生最崇拜的數學家名單中名列前茅,至于另一項"你為什么要學數學"的問題,很多人的回答也提到了紀時。
他的經歷確實是鼓舞人心的。
雖說普通人即使努力也難以達到他的成績,因為那是真正的天才的世界這個命題過去也引發過不少討論,因為紀時是典型的不走尋常路的天才,沒有天賦的人是不可能在數學這個領域里持續深耕的,但天賦究竟是以什么為標準為界定的
紀時顯然不是那種十幾歲就鋒芒畢露的學者,如果從常規的培養天才的方式去考慮,紀時應該屬于早早被放棄的那一批。
紀時在學術上的成就是引發這次討論的重要原因。
當然,他是特例中的特例,他這種情況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是很少見的,現在業內認可的事情是,如果紀時沒有堅持努力,而是在本科掛科之后就放棄對數學的鉆研,那華國必然會失去位重要的數學家。
"他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他獨創的xxx理論為華國數學界創造了豐富的財富,以他和丑國數學家福特命名的紀福特理論為基礎,國際數學界發現了xxx線,解決了困擾學界多年的難題。"
"在京大教學期間,紀時為國內數學界培養了一批拔尖人才,其中,除此之外,紀時為紀福特實驗室在京大的落地創造了條件,為我國數學理論和應用的飛躍作出了巨大貢獻。"
"為紀念紀時,京大數院設立了紀時數學獎,以此獎勵在數學領域作出貢獻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