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在夏皎吃完一張馬蹄燒餅按響了門鈴。
是白若瑯,她化精致的妝,仍舊衣衫素凈,拎一只四格戴妃,臉上略憔悴色。瞧見護工阿姨開門,她只輕聲問“還在吃飯呢”
溫教授拄手杖過去了,他的身體尚好,請白若瑯進來。溫崇月和夏皎站起來,白若瑯今不見以往那傲氣,反倒些局促“們吃,我就是給皎皎送些甜點過來。”
溫崇月不說。
夏皎看白若瑯的確還帶了一個小盒,裝的很精致,她主動接過來,笑說“謝謝媽。”
白若瑯點驚訝,用手攏了攏頭發,夏皎瞧見她發里的銀絲,一閃而過。
溫教授示意夏皎和溫崇月先吃飯,他和白若瑯單獨聊一會兒。
然,溫家都喜歡單獨聊。
夏皎將盒放在旁邊,問溫崇月“說盒里會是什么呀核桃酥缸爐茯苓餅還是槽糕”
老北京忌諱說“點心”,說是古時候酷刑里面的千刀萬剮,一刀是送命的,就叫“點心”。他們忌諱說這些,統一說餑餑,吃餑餑,餑餑鋪。
傳統的餑餑鋪,漆金木牌,得在上面用漢、滿、蒙三語言寫。滿蒙餑餑一般加奶油,兒漢族餑餑常用的是白油,清餑餑得用香油。
不過這些都是舊時候的事情了,現在講點心,甜點,餑餑,都行,所謂。
沒一直守這些用的死規矩。
溫崇月說“概是花糕。”
“我這次給皎皎帶了些花糕和茯苓餅,”白若瑯說,“我知道送其他東西都不太合適想來想去,還是送些甜點。”
溫啟銘問“怎么過來的不喝點茶”
“老林送我,他車還在下面等,不喝了,我坐坐就回去,”白若瑯猶猶豫豫,好久,才低聲說,“啟銘,當年是我對不起。”
溫啟銘只是笑“都過去了。”
溫啟銘心臟病發這件事情只他們兩知道實情。
白若瑯的丈夫,宋良舟在不久前親自向溫啟銘致電。坦言告訴溫啟銘,在白若瑯和溫啟銘離婚之前,他就已和白若瑯了感情。這時候電給溫啟銘的意義也不言而喻,宋家生意做得不行,原本依靠的樹在反腐中倒了下來,日漸式微宋良舟見白若瑯和溫啟銘漸漸來往,他心里妒忌,又不能對白若瑯發火,只能將所的氣都向溫啟銘身上發。
溫啟銘承認自己當時的確些沖動,這恥辱是論哪個男都法忍受的,包括多年前,他在兒面前險些遭受折辱。兩下一刺激,外加他當還未服藥,急火攻心,才進了醫院。
而現在。
溫啟銘已想開了。
即使白若瑯想澄清,告訴他,那些事情是假的,她沒背叛當時的婚姻。
都所謂了,溫啟銘已不會再去在意了。
失去女兒是兩共同的責任,溫啟銘愧疚自己當初在那個時間點出差。那趟差事本不是必的,只是溫啟銘想出差給的額外補貼,他已是兩個孩的父親,養妻養孩,白若瑯性格嬌,跟他已實算了委屈,溫啟銘不忍心讓她跟自己受罪。于情于理,他都義務、責任來賺取更多的錢,養好這個家。
他也懊惱自己的確將白若瑯保護的過于,她不好好學習也由她,以至于發生這本可以避免的災禍;也懊惱自己在選擇保姆上沒仔細用心
但他們的小女兒的的確確已病逝了。
這是兩夫妻之間永遠再難愈合的裂痕。
事情發生到現在,已過去二十多年,始至終,溫啟銘都沒指責過白若瑯一句。他清晰地明白父母生愛,而孕育生命、十月懷胎到辛苦產,母親這一身份遭受的痛苦和折磨遠遠比男性多很多。
因此溫啟銘認為罪責在自己,他始終也在想辦法來進行彌補白若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