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沒看出來啊,蘇公還挺傲嬌的,勞椒桂低頭偷偷勾起了唇角,跟在他們身后的蘇豐,臉上寫滿了與有榮焉,挺起胸膛,頭昂得都比之前高出了三分。
蘇公慷慨陳詞完,頓了頓,盯著勞椒桂,生怕錯過了她每一絲表情“你那位想吃東坡肉的好友,又是因為什么原因,托你前來,尋我做那一壇東坡肉呢”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很少有不想青史留名的,嘴上說得淡泊,但有人上門告知他在百姓中的美名時,心中還是有幾分喜意的。
勞椒桂估摸,眼前的東坡先生,現在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不過那些贊譽也是他該得的,剛剛她所說的那些,句句發自肺腑。
是以正色回答先生的疑問“托我前來的朋友,他是一個廚子,據他說,從他拿起菜刀后,最拿手的便是東坡肉,吃過的人無不叫好,但是他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再吃肉了,索性這廚子,他也就不做了。回首往事,他發現自己做了許久的東坡肉,也都是根據菜譜或者傳說慢慢研究出來的,而不是正宗的東坡肉,所以想嘗上一嘗,也算是他的廚師生涯,完美的落個幕。”
“哦他是要出家了照我說,肉該吃還是得吃,不吃肉的人生會少了很多樂趣,你看,他在剃度之前還想著要吃上一口肉,這心明顯不凈嘛,所以哪怕出家了,估計也是個酒肉和尚。”東坡先生笑得爽朗,對于自己弄出來的東坡肉,成了別人謀生的手段,絲毫不以為意,反而覺得這樣挺好,只是這名字么算了,百姓們高興就好。
勞椒桂跟著笑,沒有繼續具體的解釋,一來公司有要求,不得隨意對外界吐露穿越時空之事;二來,她要真是傻愣愣的將自己來歷說出來,只怕會造成民眾恐慌不說,古代皇家的那些手段,她也沒有去試試的念頭。何況現在和蘇公也不過是閑聊,對方也沒有什么刨根問底的想法,遂接茬道“您說得對,回頭我見到他,會向他轉敘您這個觀點的,肉不能不吃,大不了少吃一點最要緊的是開心。”
“那倒不用,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他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該由他自己判斷著選擇,除了他自己,誰也不能為此負責,所以不要用我隨口說的意見和觀點,去干涉他的想法。”東坡先生擺擺手,示意勞椒桂不要轉敘他這些話,因為沒有必要。
勞椒桂說這些,完全是順著蘇公的話往下說,她怎么可能會向華廚子說這些,更別提人家華廚子沒有出家之意,只不過因為三高,不好在繼續做廚子,所以想讓他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已。但東坡先生特意叮囑了,她肯定要回應一番“蘇公說得對,受教了”
跟著蘇公來到他家灶房,里面有人正在忙活,中年漢子在門外抱著柴火往屋里灶邊上送,柴灶邊上年紀大些的婦人,手拿刷把在刷鍋,估計灶膛里還有火,因為鍋中的水不時有熱氣蒸騰上來,還有個小姑娘,坐在長案板另一側的角落里摘菜。
勞椒桂看著她手中的菜,有些像水芹的樣子,嫩綠的葉子,脆生生的白桿。這才想起,它和菱角都是水八仙,剛好是上市的時候,東坡先生果然很會吃。
灶房里的三人見主家來了,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過來見禮,婦人和小姑娘行完禮之后,就站在了一旁,由中年男子上前搭話“見過老爺,不知老爺有何吩咐,尋人喊小的們過去或吩咐一聲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