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洛陽城的當晚。趙誦逛了洛陽城,發現洛陽城并沒有好逛的地方,正打算入洛陽官邸休息的時候。
這時候內侍蔡子義進來了。
趙誦問蔡子義“今日我看那些洛陽官員一直都在和你竊竊私語,不知道說些什么”
蔡子義如實說“這些官員說,當初陛下攻下鄭州,為何不去永安祭祖,就是因為洛陽尚未攻下。如今陛下已下洛陽,何不率軍去皇陵,祭祀祖先昭告天下。這樣也可彰顯陛下的文治武功,順應天下大勢。”
趙誦想了想,這些蒙古官員并不是主動獻城,所以沒有獻城的功業。
此時他們都投效了大宋,自然希望得到自己的青睞。
所以才在蔡子義的面前試探。
不過趙誦顯然不是享樂主義者,他想了想對蔡子義道“如今我們雖然收復了洛陽、開封和應天三京,但天下還有其他地方尚未收復,更何況皇陵殘破,荒草萋萋,若要修復,需要費大量銀錢。如今天下百廢待興,戰事尚未平定,朝廷更應該將精力放在民生上,我想祖宗在上,皇天后土在下,應該會眷顧朕的。”
趙誦清楚南宋曾三次收復過三都,但控制都很短暫,沒有來得及有效統治之后就被迫退出。
“陛下英明,奴婢之前也以為陛下會大興土木,修復皇陵。”
趙誦頓時無語“你呀你,跟了朕這么久,還不明白朕么,這天下是百姓的,非我趙氏的。”趙誦說著言語之中有些嗔怪。
“這是洛陽那些官員問奴婢的。”
“我也知道,這話不是你說的,不過,下次他們要是問起,你就對他們這么說吧,讓他們死了這顆心。”
“是,奴婢就這么回他們。”
“好了,你下去給我準備一些濃茶過來,我還有政務要處置。”
“是。”
等蔡子義下去準備茶水的時候,趙誦攤開一副地圖,赫然是開封地區的漕運圖稿。
這圖還是北宋時期的漕運網絡圖。
整個漕運以開封為中心,
黃河、汴水、蔡水、廣濟河等河流連接開封,讓開封在北宋的時候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都市。
人口超過了數百萬。
自從炎宋南渡之后,丟棄了中原要塞城池,開封地區漕運就荒廢了。
后來因為黃河奪淮入海,整個淮河地區水災泛濫十分嚴重,很多河道都淤塞了,導致漕運中斷。
要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首先要恢復北方地區的漕運,所以要溝通那些淤塞的河道。
溝通這些河道之后,保證河道暢通,大宋可以向北方運輸糧食,為北上深入作戰做足準備。
自古以來兵馬要動,糧草先行。
因此趙誦認為,當前就是開通中原漕運,恢復經濟,讓南方商號向中原地區移動。
為此趙誦還特意給在臨安行會的負責人寫了信函,讓臨安行會的商人北上。
另外一邊,在趙誦的安排之下,洛陽城很快就穩定了下來,沒有發生其他暴亂的事情。
原先的蒙古軍隊也被各營收編起來,此時各營正在訓練各自兵馬。
而在此時,趙誦卻提出要建設洛陽城,畢竟趙誦覺得這洛陽城太陳舊了,而且有許多地方有不合理之處。
此時,洛陽開始大興土木起來。
百姓們以為皇帝要在洛陽城大修宮室,行宮等,以為遇到了一個殘暴的統治者,他們不知道他們將來的生活會怎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宋人在洛陽城內修建的并不是宮室,也不是官署,而是一些民宅、學堂、學宮、街道。
趙誦也清楚現在應該將民力用在關鍵的地方,而不是濫用民力。
那些洛陽的原蒙古官員也不敢讓皇帝浪費民力,而在此時,趙誦命人開始審理官府前面留下來的案底。
這幾日,凡是洛陽城內有冤屈的百姓都得到了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