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正當阿里不哥與忽必烈打的難分難舍的時候。
此時的河套平原前套地區,劉整正率軍攻占了這里。
留守的那些蒙古士兵很快就投降了劉整,畢竟他們的人數并不多,不占任何優勢。
于是乎劉整就輕而易舉占領了河套平原的前套地區。
當劉整占據這里之后,呂文德的兵馬過來了。
呂文德見劉整已經占據了此處,心里頭確實有些不舒服,他也沒想到遲來幾天后,會是這樣的結果。
而此時劉整拿出了燕京送來的信函,遞給了呂文德。
原來趙誦需要一支士兵來守護河套地區,因為河套的得失會影響燕京的穩定,同時也要開發河套平原。于是賦予了呂文德不少的權力。
呂文德有些意外。
他知道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他也想為呂家的軍隊尋找一個出路。
他立馬從劉整的手中接過了圣旨。
不過整個河套還有西套平原以及后套,當年宋國只有前套,但為了得到西套,也曾派兵去往。
那時候西夏也想得到西套,于是與宋國就曾多次為了爭奪這里而爆發戰爭。
而橫山與西套之間有數百里的荒漠,不僅僅轉運糧草困難,還容易被包抄后路,宋軍多次無果后,只好放棄了西套。
宋國后來也只是取得了河套平原的一小部分,但如今趁著開平之戰,他們再次取回了河套平原的前套。
不過因為河套在當年的蒙金之戰中損失了不少的人口,所以現在的河套已經不如當年的繁華了。
但其余兩套,取回容易,但是守護還是有些艱難,畢竟守護這邊不僅僅靠軍隊,還要靠糧草和人口。
劉整清楚,河套的安全還關乎宋國的安危,當年強悍如種師道,全據橫山,差點讓西夏敗亡,可是后來因為女真南下才讓計劃功虧一簣。
劉整見到呂文德的情緒被安撫了,他松了口氣,畢竟這老頭打仗什么的不怕,總喜歡軍功在身。但卻總喜歡記仇,還喜歡在背地里陰人一把。
只要不把仇記到他頭上就好了。
離開前套平原之后,劉整帶著自己的兵馬去了大同府,與守在太原府的五萬兵馬互為犄角之勢。
如今的大同府,是歷代名鎮,是漠南與中原的通道之一。
隋開皇年間為防御突厥進攻,在大同川即今內蒙烏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盛唐時期,曾為從長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經之路,唐末沙陀人內徙,大同遂僑置于此,意為“天下大同”。
到了遼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遼國人升云州為西京大同府,之后這里成了西北軍事防御的重鎮,易守難攻,有“北方鎖鑰”之稱。
而這座大同城,位于盆地內,周圍有白登、采涼等山環繞,但北部地形總體較為平坦。南部恒山、寧武諸山高大,是守衛大同的天險。
劉整現在的使命就是鎮守大同府,加強對北境的控制,同時也預防蒙古人南下,防備這些蒙古人入侵中原和燕山南部。
當劉整到達大同府之后,燕京方面也來了一支援軍。
劉整見到是朝廷的軍隊之后就放心了,畢竟要構造一條北方防線,光靠他的人馬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