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在燕京城內。
得到宋帝的詔書之后,投降的漢世侯正在覲見皇帝。
趙誦設下酒宴,在燕京城面見了這些漢世侯。
趙誦知道漢世侯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漢人軍隊勢力,相當于鎮守一方的手握兵權的將軍。
但現在因為是戰爭年代,所以趙誦并沒有取走這些漢世侯的權力,而是保留了一部分。
他清楚現在中原剛收復,其他地方也才收復不久,他需要用漢世侯幫他穩定北地,阻擋住蒙古人的再次南下。
他與蒙古人的恩怨還沒有徹底結束。
往后還有一場大戰的。
至于這些漢世侯,他們在來燕京前,擔心他們的權力會被宋帝削弱,畢竟當年宋太祖就是用了杯酒釋兵權的套路,讓功勛子弟全部享受生活去了,至于兵權什么的,都移交出去了。
不過一直等到現在,他們并沒有得到他們的兵權被削弱的詔令。
而是宋帝要求他們派出一部分人馬守護燕山南部。
聽說要派兵去守燕山南部。
其中有一部分漢世侯直接交出了手上的兵權,畢竟他們也想安詳度日了,而不是整日提醒吊膽被皇帝威脅,而且守護燕山南部,還要預防蒙古人南下,這做法不是按著他們的頭顱去打仗么哎呀別提多可怕了。
皇帝這是想著法子要除掉他們呢。
趙誦拒絕了這部分人的請求,雖然他想收回權力,但面上還是說“我不是漢高祖之類,專門做狡兔死走狗烹”這類事情的。
一部分以年老為由,直接將手中的兵權交給了皇帝,希望告老還鄉,言辭還十分懇切。
趙誦也只好勉強答應,然后封賞了爵位和一些錢財,準許告老還鄉,榮膺故里。
剩余的人見到之后,也打算交出手上的權力,擔心自己會被宋帝清算。
但趙誦卻笑著道“你們都還很年輕,難道也想告老還鄉”
這些人也知道年老只是借口,更何況他們還是壯年,只是害怕會被宋帝猜忌。
畢竟他們都算是貳臣。
接著趙誦舉起酒盞,敬了他們一杯“你們都是我大宋的功臣,順應天下的潮流,投降我大宋,這份恩情大宋百姓都會記得的,史書上也會寫上你們的名字。”
接著趙誦話鋒一轉,立馬說“如今朝廷剛穩定北地,同樣需要你們,莫非你們不想建功立業,將來功成之后,榮歸故里,不想在史冊上添上自己的名字”
聽宋帝說起建功立業。
他們的父輩就是因為投靠蒙古人,南征北戰之后就建立了功勛,成為了漢人之中的世侯。
如今他們也想重建家族的輝煌,雖然他們投降了宋國,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繼續建功立業。
此刻正是他們的機會。
不久之后,這些漢世侯接著就帶著自己的兵馬去了燕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