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誦在蘇家綢緞鋪內觀察了些時間,不論是貴族婦女家的繡鞋,還是達官貴人的黑靴,或是木屐都有,心里頭對蘇家制鞋的工藝還是稱奇的,想著這事交給蘇家的掌柜來操持,也就放心了。
他在店鋪無事可做,且因沒穿過這布靴,所以站久了兩條腿都感覺不自在。
這個時候,他找了一張太師椅坐了下去,手里還端著蘇家小廝端來的茶水。
他的目光正注視著茶湯,只見此茶略顯暗金黃,顏色偏暗,這樣的茶應是發酵過的了。
茶湯內并無茶沫,料想應是下人們過篩掉了,而且茶湯配上這龍泉窯口燒制的瓷杯,很是名貴奢侈,又極其襯景。
而且宋朝時期喝的茶,大多都不是跟后世那種散茶一樣,十分隨便,泡一泡就可以了。
宋朝的茶藝可是有好幾百種,有“繡茶”、“斗茶”、“煮茶”、“煎茶”、“點茶”等等,簡直就是后世的茶藝大匯總,而且宋代茶藝文化,品茶與藝術融為一體。
而到宋朝滅亡之后,元代統治者根本就不懂得欣賞茶藝,元朝時期,華夏文化被破壞了不少,而且宋人還被壓制地死死的,成為第四等人,明朝時期,明太祖考慮到高昂的制作費用,對于國家和百姓來說,都無力承擔,所以罷造龍團。
宋朝茶藝慢慢消散,退出了歷史舞臺,趙誦卻覺得可惜,這是一種文化的斷層。
如今他到了南宋,這種現象應該會好點吧。
趙誦拿著上好的用龍泉窯燒紙的小口瓷杯,淺淺地嗅了一口,鼻腔內充斥著一股淡淡香氣。
這茶不錯
趙誦暗道,輕輕地呷了一口,唇齒之間滿是淡淡的苦澀。
趙誦很喜歡這種感覺,后世他家家里就是種茶的,對品茗很是上道。
趙誦不知道這是什么茶,不免又繼續嘗了幾口,不過他的動作很是安閑,不像是因為口渴了而大口大口地灌著,這也得益于他爺爺的教導,趙家的家訓可不是吃素的。
一炷香時間過后,蘇婉從掌柜后臺盈盈而出,見趙誦正在品茗,于是也就停下腳步,暗暗觀察起來。
蘇家跟丁家、賈家在商業上多有過節,雖說沒在明面上撕開臉皮,但那丁、賈二人不是善茬,小心駛得萬年船,是以對趙誦的來歷也要一一盤問清楚,但蘇婉是個姑娘家,不好多問,方才本想讓李掌柜試探一下,可李掌柜見到那鞋激動萬分。
不過即便如此,她也要試探清楚才行,不過與趙誦定了字據,是商業上的合伙人了,有些話也就不好當著趙誦的面明著問了。
蘇婉在糾結。
“算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日久見人心,若日后遭了難,蘇家家大勢大,必有辦法清除異己”
蘇婉雙眸凝視趙誦,趙誦依舊在品茗,可能是他的習慣性動作實在是舒緩了,與街市茶肆內那些小老百姓不一樣。
蘇婉很奇怪這年輕人的身份,因她覺得這年輕男子很懂茶似的,她走了過去。
趙誦聽見腳步聲,當即回頭,見是蘇婉,立馬放下茶杯。
“蘇小娘子有事找我”
“啊,沒沒什么誦哥兒,我看你對品茶很有講究。”
趙誦暗自發笑,知道這只是粗淺皮毛,若論宋人,肯定要不及的,所以尷尬笑道“只是喝過一點,算不上講究,不過,這茶實在好喝,讓我欲罷不能。”想起王安留給了他一些錢,隨后開口問道,“蘇小娘子,不知是哪里的茶,可否問你買一些”
蘇婉捂嘴一笑,淺淺道“反正家里有的是,你若喜歡,我就叫下人準備一些給你送過去就是了。”
“這怎么成呢”然后趙誦道,“這什么茶京中可有的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