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林杭升繼續視察臺北府,然后安置巴蜀的百姓。
臺北新城按照它的建造速度發展著,這一切林杭升都看在眼中。
不過林杭升在乎的還是巴蜀百姓的安置問題。
李由、祝況之他們按照之前那批百姓的安置情況,給這些百姓按照人口情況,分了一部分的田地給他們,除此之外,還有房屋、糧食、種子、衣服、紡車、繅車、蠶絲之類等。
百姓們分到這些之后總算有了些許的盼頭。
林杭升至臺北七日之后,港口之上又來了一批巴蜀地區的流民,相較于上一次手忙腳亂之后,這次林杭升以及屬下的官吏應對流民倒是得心應手不少。
見到李由他們安置地緊緊有條,林杭升覺得差不多了,他還要去流求路的其他地方視察看看。
離開臺北府之后,林杭升去了基隆港港口。
林杭升見到此處山形似雞籠,而且三面是山,還有一面是海,是很不錯的港口。
他這次是特意來看船只的建造的。
此時基隆港口一共有六座船塢廠。
其中一半主要用來督造海上所用的船只,這些船只幾乎都是大噸位級別的,當然林杭升此番前來基隆港,主要是來視察戰船。
這一日一大早林杭升已經來到了船塢廠。
一大清早,天色剛亮,離港口很近的船塢碼頭,只見造船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的搬運木料,這些樹木都是砍伐自深山老林,而且看樹木的年齡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基本上是做大船的那種木紋堅固,不易開裂的那種。
工人們分工明確,其他一部分的工匠們在做龍骨,還有一部分的工匠在造船只其他部分構件。
一條船只,如旁龍骨、肋骨、龍筋、船殼板、舭龍骨、船首柱和船尾柱等構件。
看到工匠們熱火朝天干著,林杭升看了看邊上的主簿。
年輕的主簿方平正在低頭在空白紙上記錄起來。
方平看到林杭升的眼睛注意著他,立即停止記錄,恭敬地拱手。
“方主簿,且拿來我看看。”林杭升看了之后發現這是船塢廠登記造冊簿子,上面記錄每日船工的木料使用情況,以及船只建造情況。
林杭升看了看發現制造一條船只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方主簿,這之前人手不夠么”
方平道“是的,如今雖然已經有六個船塢廠,可工人還是不夠,這半年以來也才制造了十八艘船只,其中大船只有七條,其余都是小船。”
林杭升搖搖頭,“這樣的速度拾不行的,還得多招人。”
“是。下官這就下去處理此事。”
林杭升后來又仔細一想,“到底還是缺少人手,不過這次巴蜀百姓一來,暫時緩解了缺工的情況。”
林杭升抬起頭就看到方平早就沒了影子,“這方平真是急性子,我話還沒說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