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皺著眉頭聽說了這件事情,然后就問呂文德有多少人馬。
張柔就說大概在一兩萬的樣子。
忽必烈道“我們要小心敵人在敵后騷擾,等他們發現之后恐怕他們要派軍北上了,這時候我們就要拿出應對之法。”
劉秉忠見到忽必烈之后,就對張柔道“宗王有傷在身,現在離大勝關還有三四日路程,不妨讓宗王先北上去大勝關,張將軍在此地殿后,繼續阻擊敵軍。”
忽必烈也沒其他的法子,于是道“張老將軍,此事就交給你了,務必保證不讓宋軍北上,到時候我們就在大勝關會合了。”
“是,宗王。”
于是張柔就在此地扎營,忽必烈則派遣大軍繼續北上。
張柔等了一日,讓斥候打探呂文德消息,只聽說對方在三十里外扎營,然后就沒其他行動了。
張柔認為呂文德扎營,必定是在等待援軍,于是他就在此地等了一天一夜,但是也沒見到呂文德追趕。
張柔有些困惑,讓斥候繼續打探,仍舊發現呂文德沒有率軍北上,不過見到對方正在訓練軍隊。
張柔對劉秉忠道“按理說宋軍應該在這個時候襲我后營,阻擊我等北上,可為什么偏偏這個時候停滯不前了其中可有奸詐”
劉秉忠道“宋人發現我們撤軍,必然派大軍北上追趕,這等功業怎可拋棄,說不定在等大軍一同出發,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打探清楚對方的動機,算準他們的人數,然后做好應敵之策。”
張柔于是再派其他斥候出去打探消息,希望得到呂文德的真實意圖,等在過去兩日之后,就得知了呂文德軍中來了賈似道軍,而此刻那呂文德軍差不多有四萬人馬了。
“是賈似道來了。”
張柔將這個消息告訴給劉秉忠的時候,劉秉忠睜開了瞇著的眼睛。“原來是賈似道來了。”
而這個時候郝經也來了。
劉秉忠狐疑“先生為何不隨宗王北上”
郝經道“宗王知道這賈似道會北上,所以就安排我來了,希望我能勸賈似道退兵”
張柔不解道“退兵眼下宋國會退兵么”
劉秉忠狐疑道“不知道郝先生要說什么”
郝經道“我會提出和議,讓賈似道考慮一下兩國和議。”郝經這么思考,也是因為當年宋國與金國有紹興和議。
劉秉忠道“和議怎么說”
“兩國維持宋金時期的界線,以大散關淮河為界,以北歸我蒙古,以南為宋國。”
劉秉忠倒是覺得這和議倒是沒怎么說。又問“可有歲幣一說。”
郝經道“并沒有。”
劉秉忠道“可否在兩國邊界設榷場”
郝經道“這個我倒是沒考慮到。”
張柔問“這賈似道會同意和議么”
郝經道“宋人朝廷早就爛了,這新皇登基為何不廢掉賈似道的相位,說明這賈似道已權傾朝野、尾大不掉了,到時候我等許諾賈似道一些好處就行了。”
劉秉忠擔心道“這賈似道乃宋國右相,權傾大宋,先生若去宋國營中,必被他抓了去。”
張柔又問“可是萬一這賈似道不派軍北上呢,這不是白白丟了性命么”
“不管賈似道是否現在派軍北上,我都要去提和議,因為和議可以迷惑我們的敵人,讓他們以為我們不敢南下,同時也讓我們抽出時間安穩中原,等中原安定下來,我們就可以攻打南方了。”
劉秉忠聽了若有所思的樣子,他知道郝經是有備而去,見他一副慷慨凌然的樣子,于是也就道“郝先生放心,若是宋國敢扣押你,我必率軍去救”
張柔擔心道“可是”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這賈似道在宋廷以權勢為重,我等此去要和他商議一下和議,結束兩國戰爭順便將這份功勞送給賈似道,何愁賈似道不心動呢”
張柔苦苦勸說道“這萬萬使不得,若是賈似道沒有答應,反而會讓先生你丟了性命”
“眼下一切事務以宗王北歸上位為重,再說若賈似道答應和議,那必定會讓宋國退軍,我即便會抓走了有如何。”郝經一副淡然的樣子,不以為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