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著的時候,忽然外面有人稟告,正是賈似道身邊的親衛。
二人看了信之后便問親衛事情的起因經過,聽親衛說起那邊的事情。
趙誦道“忽必烈派郝經當說客,以為我們都是傻子這書信一點誠意都沒有,說是和議,實際不過是逼迫我朝議和。他以為我朝只想維持在大散關淮河一帶,卻不知道如今我朝正打算北伐,收復中原。”
“忽必烈這么做因為他面對的是賈似道。賈似道好大喜功,極愛面子,而且以往朝中一派賈黨主和,自然會答應和議。不過我卻沒想到賈似道居然會拒絕,實在稀奇,但是仔細一想實在令人捉摸不透。”
“自官家升位后,朝中再也不是過去主和派的時候了,所以賈似道他們也不能胡作非為了。”趙誦知道這賈似道的處境并不怎么好,因為朝廷有趙竑在,趙竑對這些朝臣控制地特別厲害,然后又想起歷史上賈似道就將郝經扣押了下來,直到郝經死去。
“話雖如此,但眼下我們還得解決大勝關的事情。”
吳潛與趙誦商議了片刻,趙誦對那送信的賈似道親衛道“讓人將郝經押往鄂州來,然后對賈相他們說即刻北上去援大勝關。”
“是。”
送信的親衛又繼續北上,而不久之后趙誦與吳潛登上了去鄂州的船只。
離開武湖之后趙誦與吳潛就進去了長江,此刻就見到長江下游駛來不少的大船以及各地的運糧船只。
趙誦道“這些應該都是這些回遷的百姓吧。”
吳潛道陛下行事手段很快,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料,我如今一想,就覺得陛下可能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這些問題,否則按照時日計算,這些百姓怎么能這么快到達這兒。”
趙誦也覺得即便沒有自己,趙竑都能很快地出手解決問題,實在令他不得其解,除非他是
大船上都是百姓,因為戰爭他們之前就背井離鄉,后來又因為戰爭結束了,他們在朝廷的詔令下又回遷了。
在過去的日子里他們并沒有因為背井離鄉而遭受到饑寒,反而得到了朝廷的優待。
只是他們還是擔心回到故鄉之后,會面對生活問題而活不下去,畢竟朝廷要解決那么多人吃喝拉撒是不太可能的。但他們又想到之前因為避亂遷移,朝廷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他們的吃喝拉撒問題。
他們是鄂州人,對這片家鄉的土地以及其他的一切還是很有感觸的。
鄂州的碼頭依舊繁忙,鄂州的大小官吏已經全部就位了,就等著這些原住民回鄉。
鄂州還是鄂州,街道還是那些街道,屋舍還是那些屋舍,而且還有更多的屋舍在建造中。
后來他們才知道這座城池免受戰火襲擊,因為宋軍在黃陂城就擊退了韃子,眼下韃子班師北歸。
朝廷擊退了韃子,鄂州的百姓一片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