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這么快就走了,何不在臨安城多待幾日,我也好盡地主之誼”
臨安碼頭,趙誦親自送王文統上船。
王文統見趙誦親自送他上船,心里頭十分感激,于公而言他完成了李璮的任務,于私而言,王文統又給兒子王蕘找了一個不錯的去處,總而言之,這次南下王文統覺得不虛此行。
王文統登上船舷,拱手道別“陛下好意我先心領了,只是此番南下還有世侯之命,我不得不現在北上,向世侯復命”
“既然王先生有要事在身,我便不好再多留了,世侯那邊就有勞王先生了。”
“陛下放心”
“這是臨安的特產,先生帶一些回去,嘗嘗看味道如何”
“多謝陛下,陛下保重”
“王先生也保重”
目送王文統船只離去,趙誦立馬回宮。
“火速宣召諸位大臣入宮,我有要事商議”
船上。
王文統知道張飛揚心里有些怨氣,于是道“這次我沒給你留一個名額,你不會怪我吧”
張飛揚在得知趙誦的身份的時候又激動又有些害怕,因為那天他和趙誦交手了,所幸最后趙誦贏了,如果那時候趙誦輸了的話他的小命會不會丟了還不一定呢。
張飛揚道“我怎么會怪先生,只怪我沒眼力”
“那天你和陛下交手了我怕萬一”
“我雖愚鈍,但還是知道此事會牽連到先生你的。”
臨安,自王文統走了之后,趙誦派人去請吳潛、賈似道、劉秉忠、竇默、郝經他們來宮中商議事情。
吳潛等人也沒想到趙誦會這么快宣召他們入宮。
“王文統回北方了,臨別的時候向我要了一個武學的名額給他的兒子王蕘。”趙誦對諸位大臣道。
大殿內,眾臣都坐在下面。
劉秉忠分析道“王文統這么做,也是擔心一旦李璮失利,他還有退路,這樣的人對我大宋極為有利,不妨與他暗中書信往來。”
眾臣聽了劉秉忠分析的一致認為這王文統三心二意將來很可能投效大宋。
“王文統的事情暫先商議,接著我們來說說北方吧。”趙誦隨即拿出了李璮的書信給諸位大臣看。
“這是李璮的書信,他將漣、海三城獻給我大宋,你們可以看看。”
等看完之后,竇默率先道“陛下,我覺得先要回漣、海三城也是好事,我這次隨太上皇去臺灣府,見到我大宋精良的戰船、軍隊以及軍器,此番我們不妨以運糧給李璮的名義,率戰船北上”
吳潛聽了竇默說的,主張道“陛下現在應該下詔調臺灣府的戰船北上。”
趙誦點點頭,這與他想的不謀而合,但他不能輕易下旨,因為今天召集重臣來的目的就是商討大事。
接著趙誦命左右內侍攤開一副地圖。
這是一副碩大的羊皮卷拼接起來的地圖。
這幅地圖主要繪制的北方區域,在地圖的東面是黃海,北面畫的是燕京城和燕山山脈,西面則是黃土高原一帶,南面則到了宋國的淮河一線。
吳潛、劉秉忠他們見到這幅地圖之后,他們也沒想到皇帝早就開始準備對中原的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