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轉瞬即逝,連呂文德也不曾記得他方才產生這個念頭了。
時間過去很快,朝廷之上還未提出贊成或是反對的聲音,趙誦的目光看向殿堂內的諸大臣。
在朝臣中,劉秉忠、竇默等人對趙誦的主張表示支持。
他們知道李璮日后不成氣候,山東必然空虛,宋國為了收復中原必將出兵山東。
將來重心就落在了北方燕山以及隴西、河湟谷底一帶,這兩側就好像左右臂一樣將敵人趕在外邊,宋國可以慢慢收復中原,恢復正朔。
趙誦聽完之后點點頭,讓劉秉忠他們坐回位子上。
吳潛朝劉秉忠竇默等人看了一眼,他們都曾是忽必烈手下的人,曾經屬于蒙古陣營一方為其出謀劃策,現在投靠宋國成為趙誦的心腹,贊成趙誦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吳潛實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戰略打法了。
大宋去年雖然打了勝仗,但因為承平既久、武備廢弛、積弊日深,地方軍隊闕額、訓練不習等問題相當突出,因此宋國直接出兵北伐,傷亡來的更大,還不如先助李璮,明面觀戰、窺探北方,暗中進行下一步的出兵計劃。
“陛下英明”今日賈似道不在廟堂,吳潛身為左相公兼樞密使正好帶頭說話。
“沒想到左相公也贊成朕說的”趙誦接著問“那其余人呢”
趙誦話說完,只見其余大臣直接從位子上起身,拱手齊喝“陛下英明”
趙誦最后得到了這么一個結果,甚是心滿意足。
趙誦想要將朝政達到一個完美平衡,各方勢力都在其下,現在他差不多做到了。
趙誦接著安排詳細的北方計劃,現在主要是李璮的糧草與軍械。
戶部、兵部也列出了支援李璮的輜重清單,趙誦看了二話不說就準奏了。
至于調集多少兵馬,趙誦這次與樞密院吳潛等人商議之后先派一萬八千士兵去北方。
晌午后,殿堂軍事會議很快就結束了。
趙誦直接下詔調集臺灣府那邊的海軍過來,作為此番運送糧食的船只,給海軍將領發了密旨。
此番北上可不僅僅只有運送糧草那么簡單,還有目的就是占據山東半島的優勢地理位置,趙誦也從風聲給出的情報,準備占據山東地區蒙古人統治薄弱的地方。
比如后世膠州灣、即墨、登州海域等附近。
八月底快九月初的時候,臺灣府的戰船都已經抵達了臨安。
各地調集的舊糧都已經征調完畢,此時在糧工的搬運下運上海船。
朝廷老式的軍械也被搬運上了海船。
這些都是交付給李璮的軍火糧草。
還有其他的則是朝廷的新式武器,都搬運上其他的大戰船上。
“兵貴神速,你等速速北上,完成陛下圣旨中交待的內容”
“這是交給季主事的信函,十分重要,勿要損毀”
接著趙誦在港口上親自召見了李源。
李源沒想到這么快就到了臨安,見到了新皇趙誦。
“臣李源見過陛下”
“我聽上皇說,你在澎湖訓練的兵馬很好,今日一見果然軍容整齊”
“謝陛下關懷,這是臣份內之事”
此番李源離開澎湖之前,就將澎湖的軍務交給了姜才打理。
“即墨離海州很近,有海道控遏之要,將來可以近攻山東、也為遠攻燕京府兵力支援。此番北上宋兵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即墨,然后占據即墨,你有信心么”
李源的肩頭忽然擔子沉重起來,他現在是沿海制制使,專訓海軍。這些兵力還沒有出兵打仗的經驗,此番北上正好積累行軍打仗的經驗。
“臣以及臣率領的一萬八千士兵已經準備好北上了,請陛下聆訓”
“很好”
當天,五十艘海船升起白帆,迎著西南風快速駛離杭州灣,朝著海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