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國皇帝萬歲,大蒙古帝國大汗萬歲”
忽必烈在眾人的擁護下登基。
九月十五日,忽必烈正式在開平城,宣布建元“中統”,發布發布中統建元詔。
“祖宗以神武定四方,淳德御群下。朝廷草創,未遑潤色之文;政事變通,漸有綱維之目。朕獲纘舊服,載擴丕圖,稽列圣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法春秋之正始,體大易之乾元。炳煥皇猷,權輿治道。可自庚申年九月十五日,建元為中統元年。惟即位體元之始,必立經陳紀為先。故內立都省,以總宏綱;外設總司,以平庶政。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頌。於戲秉箓握樞,必因時而建號;施仁發政,期與物以更新。敷宣懇惻之辭,表著憂勞之意。凡在臣庶,體予至懷。”
時年中統元年。
登基之后,忽必烈駐蹕開平城,仰望和林的位置。
遠處的金蓮川上開滿了金蓮花,如同金色的海洋,綿延開平百里,不過今年的金蓮花開的時間特別長。
許衡、姚樞、張文謙、趙璧、王鄂等人在身邊,同樣看著北方,開平城王旗變幻,如今升級為皇旗,這一天他們等到了
許衡望著邊上的忽必烈“如今和林已被阿里不哥僭越,陛下要攻打和林么”
忽必烈若有所思道“今年怕是不可能了,北方天氣漸冷,馬上和林那邊就要下雪了,要等也要明年了。”
姚樞分析之后道“宗王率先稱汗,就已領先一步,阿里不哥即便知道了,也無能為力,到時候必派兵南下到時候陛下就以阿里不哥反叛為由,發兵北上,奪取和林”
“妙哉”忽必烈對姚樞高看了一眼,姚樞這話說的沒錯,到時候他可以此討伐阿里不哥。
自從劉秉忠他們投降宋人之后,姚樞就被忽必烈寄予了厚望,成為掌管漢地官吏最高的官員了。
“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鞏固漢地、操練兵馬,再率兵馬北上,奪取都城和林”
王鄂對忽必烈說“前方應如此,但如今百廢俱興,陛下應在詔令各漢地,開屯田、建倉廩、立學校,選拔有才之人居于中央”
忽必烈雖然憧憬,不過大事小事一大堆,他關心的還是奪取北方和林,至于中原漢地的建設則交給這些漢地幕僚了。
忽必烈對金蓮川幕僚道“漢地就交給你們了,該怎么做,你們說說吧。”
姚樞對忽必烈道“汗王應該采用中原官制,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
忽必烈想了想也對,蒙古的那一套落后的行政方式不適合統治漢地,他覺得姚樞說的對,于是就采納了對方的建議。
忽必烈拱手對姚樞道“如何設置還要勞煩先生了”
在姚樞的建議下,忽必烈開始采用中原官制,設中書省,設官沿襲金尚書省之制,長官中書令由皇太子兼任,未立皇太子時則缺。實際長官為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或僅置右丞相,總領省事,統率百司。平章政事四員為丞相之副貳右丞、左丞各一員,參知政事兩員,為執政官,統稱為宰執。又置參議中書省事四員,掌左司、右司文牘,參決軍國重事。左司、右司,各置郎中、員外郎、都事等官。中書省領六部左三部吏、戶、禮;右三部兵、刑、工。
雖有了這一套制度,但忽必烈麾下還是少人,主要是劉秉忠他們太優秀了,讓他金蓮川幕府實力受損了大半。
這段時間姚樞等人開始給忽必烈物色中書省的人選。
姚樞認為“山東的王文統素有賢名,可入中書省。”
忽必烈聽罷道“我在即位之初,在各地訪求才智之士,聽說過他的名字,此人是李璮的岳父,如今供職其下,此人若到中書省,是否會為我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