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府
李源這幾日還在為姚樞守靈,甚至一日只吃兩餐,全是素的。
張雄飛過來了,見到守靈的李源,有些心酸,此事也不是李源的錯,但現在李源卻為了顧全大局而這么做。
張雄飛十分佩服,于是他道“我知道將軍要做什么,可現在將軍要做的絕對不止這些,希望我可為將軍助一臂之力。”
李源見到張雄飛來了,對他說“姚樞在蒙古朝的威望還是挺高的,又做過中書省的左相,太極書院又有不少他的學生。我記得你也是他的學生,又和他同朝為官,只是可惜,他為了他的忠放棄了生命,要是當初我能派人早一步去接觸姚樞,恐怕不會是現在這副樣子了。”
張雄飛說著唉聲嘆氣起來“這也怪我,老師的性子我是知道的,我卻沒早一步做打算,現在也是悔之晚矣,不過將軍也不必如此,畢竟老師也不是你害死的。”
李源對張雄飛說:“還是有些關系的。不過現在當務之急還是安撫人心。”
“我知道怎么做了。”
張雄飛出去后就去了太極書院。
他知道李源的決心,他想用自己的行動來收攬這些官員以及士子的心。
這幾日,他也在暗中奔走相告,畢竟他是太極書院的學生,又是中書省的官員,利用他的人脈和以前的恩惠,開始拉攏這些士子。
在張雄飛等人的奔走相告下,李源為姚樞守靈的事跡漸漸傳開了。
太極學院的士子也沒想到區區一個宋國的將軍,竟然會為一個跟他毫不相關的人守靈,雖然姚樞之死和宋人有些關系,但畢竟是姚樞自裁而死。再加上這段時日宋軍在城中也沒有傷害百姓,更是安撫了不少的災民,燕京城倒是比之前太平了不少。
李源的做法果然感動了不少士子。
不久之后,太極書院的士子開始逐漸認同李源,在這個以儒家為主治理天下的觀念下,李源的做法符合道統,而且也捍衛了他們老師的尊嚴,為生前生后事正名。
李源正打算為姚樞守靈七七四十九天,最后張雄飛挺身而出接下了這個重任。
他是太極書院的人,也是姚樞的學生,此事他接手也比較合適。
再者,張雄飛也在計劃幫皇帝收攏這些北方士子和蒙古官員。
李源想著還有其他事務要處理,只好作罷,此事交待給了張雄飛。
此時,張雄飛接下了姚樞的后事,按照儒家的傳統來治喪。
李源下去了,他來到了燕京城的年年有余商號,要不是出了姚樞的這樣的事情,他早就過來了,也不用王安經常化身蒙面人去他那邊了。
王安見到李源來了,聽說了最近燕京城內的事情,李源處置的非常不錯,燕京城現在還算太平。
他對李源說“這幾日我已為將軍基本掃清了燕京城內的障礙,不過眼下燕京城內還有一個巨大的障礙在等著我們。”
李源不用猜就知道王安說的是誰,甚至還有幕僚跟他說要盡快處置李璮這個禍害。
王安見到李源沒有任何表示,他繼續說“李將軍,李璮現在是把刀,但我覺得放在燕京城內始終都不放心,總得讓他做點事情,這十萬兵馬留在燕京城,總會出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