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說出去了他的擔憂“張家在山東是最弱的一家了,很擔心被吞并,就怕蒙古和宋國打起來的時候,出現戰亂,張家在此一蹶不振,衰落下去。”
張宏之前就希望張家在亂世中保持在濟南府的統治地位,他的一半希望來自于蒙古,另一半希望來自于大宋。
正好兩國打仗,可以在兩國的夾角之中生存,可現在蒙古和宋國都來拉攏自己,要他選擇一個。
張宏覺得做出這個決定非常困難。
竇默對張宏道“此番忽必烈要全力對付李璮,所以只會拉攏你們先對付李彥簡,這樣李璮知道益都府被圍攻后,就會派他的兵馬來益都支援。好一個圍魏救趙啊”
此時的竇默仿佛看穿了張宏的擔憂,他試問張宏“你是擔心張家投靠宋國之后,會失去在濟南府的地位”
張宏感覺被看穿,有些驚訝,羞愧的搖搖頭。
竇默平靜地直視張宏的臉“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以前是忽必烈的人,現在不是投靠宋國了么,可我過得很好,劉秉忠先生他們同樣如此,再者我們都是漢人,都應該站在漢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畢竟我們都是從小學習孔孟之道的,蒙古人再這么好,也都是外人啊。”
“之前我大宋與張家的盟約依舊作數,陛下也感念張家在之前的時候作壁上觀,沒有對李璮下手,現在李璮叛亂了,同樣如此。”
“我希望世侯不要忘記與大宋的盟約,如今陛下就在登州城,坐擁五十萬兵馬,又有萬艘戰船,要是世候做了對不起大宋之事,我就不知道張家該如何自處了”
“當今天下,我家天子才是明主,我主北伐,忽必烈跳梁小丑,必不長久”
竇默的話無疑有些威脅張宏的意思。
張宏想起了盟約,很是羞愧,之前季寧帶來的盟約內容他都還記得。
前段時間,忽必烈派了親信過來,要求張家對李彥簡下手。
張宏也不知道該如何,畢竟忽必烈就在黃河邊上,要是不同意的話,忽必烈就直接率軍踏平濟南府,而就在此時,宋國也來人了。
“你說陛下來登州了”
竇默反問“是啊,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張宏接著說“既如此,張家愿效忠宋帝陛下。”
“既如此,我就將陛下的旨意傳給你了。”
張宏拿過圣旨之后看了起來。
“從今以后你就是濟國公、一方節度使了。”
張宏有些意外,然后接受了。
這下子他算是徹底的吃了一顆定心丸了。
竇默離開濟南之后,就去了東平。
東平就在濟南南面,水泊梁山的邊上。
此時的嚴忠濟正打算問策的時候,忽然聽聞竇默來了。
對于竇默,嚴忠濟并不陌生,東平嚴家治學嚴謹,為了振興儒學,當年還請了不少蒙古的大儒來東平講學,甚至嚴家也開始修建不少學堂,復興儒學。
而竇默也是儒家大家之一。
嚴忠濟并不知道竇默來東平的消息,以為是來講學的。
至于忽必烈要他攻打益都府的決策,他有些難以抉擇,可忽必烈近在中原,而宋帝遠在臨安,這樣一比較,他打算出兵益都府了。
直到竇默表明來意,拿出皇帝的圣旨之后,嚴忠濟才知道這是宋帝的意思,他羞愧的看著竇默。
竇默卻說“陛下駐蹕登州城,聯合李璮,率軍北上,如今燕京震動,又收歸大半個山東東路,將來我主必逐中原,收復失地,你嚴家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
“嚴家差點做了糊涂事,既如此,我嚴家愿效忠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