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城,親自站在烈日下迎接李庭芝與夏貴等人進城。
這份榮耀讓李庭芝與夏貴非常惶恐。
“卿收復開封府,將來等朕回臨安后,一定論功行賞”
“多謝陛下。”
收復開封府的意義非常重大,有一些將領要求皇帝直接移軍開封府。
趙誦卻搖搖頭,現在還不是時候,他問李庭芝他們“現在開封府內的情況如何”
李庭芝當即道“開封府現有軍民三萬,臣已命人修復城墻,已待陛下移師開封府。”
李庭芝知道開封府對大宋的意義非凡,而他修復城墻,也知道日后大宋必定移都開封府。
畢竟開封府才是大宋的國都。
只有三萬軍民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趙誦還是挺驚訝的,將領們也覺得非常驚訝。
當年的開封府可是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遠不是現在這么凋敝。
趙誦愣了好一會兒,接著再度表彰了二人收復開封府的功勞。
李庭芝與夏貴的臉上滿是自豪,但對呂文德來說,要是有收復開封府這份功勞在就好了,可惜他失去了這個機會,心里有些抱怨。
這時候呂文德提議道“陛下,如今開封府已收復,不如陛下移鑾開封,老臣親自護衛您去開封。”
趙誦現在還不想去開封府,畢竟對當下的戰略防守來說,開封府顯得不太重要,再說日后定都,他也不會選擇開封府的。
至于呂文德其他的心思,他也知道,只是覺得這呂文德有點太可愛了,在搶占功上功勞這個方面絲毫都不落在其他人后面。
迎了李庭芝與夏貴入城之后,趙誦便開始計劃部署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他將所有將領都叫到營中。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神情緊張看著趙誦,期待接下來各自的作戰任務。
此時趙誦指著沙盤對眾將領道“接下來我們要收復洛陽,但在收復洛陽前,朕要看到劉太平與郭侃兩敗俱傷。”
這就是趙誦提出的圍而不打,坐山觀虎斗。
“如今郭侃率軍進攻潼關,我們要在其進攻潼關前先收復洛陽。”
“洛陽一戰,對我大宋來說十分關鍵。”
“但我們不可能全部出戰,還要留一部分士兵留守鄭州和開封,守住這些地方,以免被蒙古人打劫”
“后方的糧草供應更是不能斷,避免出現以前的錯誤。”
“至于遷移百姓,此事先放一邊,等攻下洛陽再說。”
三日之后,趙誦正式親征,率領大軍二十萬前往洛陽,而李庭芝則鎮守鄭州,夏貴軍則駐扎在鄭州與開封府間,安定中原的局勢。
在行軍路上,這一天一大早,趙誦收到了來自京兆府汪昀的書信。
汪昀告訴趙誦,此時劉太平雖然與郭侃尚未交鋒,但他們交戰也快不遠了。
趙誦清楚,這不過就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