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楊文安,要他率軍在邊境等著,等劉太平一戰敗,讓他趁亂取關中”
“告訴江澄,讓他趁亂取長安城”
“”
“是。”密探在得到皇帝密令之后,火速騎馬而去。
看到密探走后,趙誦更加確信趁亂取關中的正確性。
趙誦一行人走的并不快,因為要帶不少攻城器械以及糧草輜重。
等到了洛陽城外已是三月下旬了,一路上還要打探軍情,這比攻打鄭州和開封的時間還要長。
趙誦之前曾從密探的口中得知,洛陽城內的人口至少有五十萬,估計加上洛陽周邊小縣城,加起來人口還在五十萬之上。
這明顯是一座中原大城,所以想要取洛陽,至少要保證洛陽城的完整以及洛陽軍民的投效,這么一想,趙誦頭有些痛。
又一日,朝廷的親征大軍來到了洛陽城外二十里外,此時離洛陽城越來越近了,趙誦的憂思也越來越重,比之前攻打鄭州和開封府還要來的重。
劉秉忠看了出來,但他還是故作不知道,問趙誦“陛下何故憂思”
忽然之間,趙誦對劉秉忠說“郭侃打仗還是非常厲害的,朕打算收服此人。”
劉秉忠點頭“郭侃打仗確實厲害,祖上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祖父為郭寶玉,父親郭德海。幼年時被史天澤所收養,留于家而教養之。弱冠為百戶,鷙勇有謀略。郭侃行軍有紀律,常于野外露宿,暴風雨時也不入民舍,軍隊所至皆興課農,吏民畏服,此等仁義無雙,實在世所罕見,臣也贊成陛下收服此人”
趙誦微微笑了笑“沒想到我們的想法都一樣,不過幸好我們沒有殺了史天澤。”
“史天澤對其有恩,幸好史天澤現在臨安,不過我估計史天澤不會輕易投降。”
劉秉忠知道皇帝心中在想什么,洛陽城對皇帝、對大宋來說非常重要,畢竟他們現在攻打洛陽城,不能采取同樣的手段。
皇帝要考慮的則是如何收復洛陽,并且還不能讓戰亂破壞這座城池。
這的確讓皇帝很頭疼。
這時候趙誦忽然轉過頭,問劉秉忠“劉先生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劉秉忠倒是有法子,此時他向皇帝道“自古以來,最高明的戰爭是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大宋應讓洛陽軍民知道,我大宋率仁義之師,即便攻下洛陽城,也絕對不會屠城,而是保證他們的生活不受影響。”
趙誦贊同了劉秉忠提出的計策,此時頭有點不痛了。
接著他找來軍中將士,傳達了他的想法。
將領們也贊同了皇帝提出的計策。
此時,劉秉忠寫完了一封信函。
趙誦一看,劉秉忠寫的這份信函非常好,于是直接采納了劉秉忠的這份信函,然后找了不少會寫字的人,開始抄寫書信。
第二天一早,趙誦派了使臣郭鶴齡去聯絡洛陽城的留守將士。
此時留守洛陽城的是漢人守將趙思遠。
趙誦從密探口中得知趙思遠守城有成,但不擅長攻城,所以被郭侃用來守護洛陽。
而趙思遠此人有些固執,不太好招降,這要看郭鶴齡如何說服趙思遠了。
實際上趙誦還是有些擔憂的,畢竟趙思遠是個軟硬不吃的人。
為此趙誦茶飯不思,靜候郭鶴齡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