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暉說道:“有個事,關于良田的。”
鄒衍放下筷子,接口說道:“南港那邊,良田是南港之民所屬,在沒有談好一些事情之前,諸夏不宜動。”
鄒衍倒是理解白暉的政策。
需要打的地方,需要談的地方,待遇自然是不同的。
白暉從袖子里抽了一本小冊子,雙手遞給了鄒衍:“鄒大夫,這是部下探查一地,初步的一份簡報,不怎么詳細,但基本的內容倒是說清了。”
鄒衍接過那小冊子后,默默的念道:“年三熟、約八千萬頃優質良田。數億屯煤礦資源……”
屈原一聽到鄒衍這么念,立即扔下酒杯坐在鄒衍身旁。
鄒衍翻的快,屈原卻要讀的細。
屈原伸手把小冊子搶到手,鄒衍只是淡然一笑,坐著一旁依屈原的速度在看著小冊子。
紅河三角州。
無論是秦還是楚,對農業已經有大量的積累,沖積平原肥沃,但也會有水患,還有就是,河道也需要治理。
但,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一年三熟。
這代表著四季如夏的地方,比南港更靠南,崖山一帶種下了稻米卻還沒有收獲過,屈原很清楚這里的稻米可以達到至少兩年五熟。
但,崖山的水系點有亂,這里大面積種植還不夠好。
那份簡報,當然是依白暉的意思,按大河衛的記錄方式寫下的簡報,重要的問題已經說的很詳細。
那一片,至少有八千萬頃良田,不用再開荒,直接就是良田。
屈原將那小冊子一合,盯著白暉問道:“誰的。”
“諸夏。”
白暉的回答挑不出毛病來。
“位置?”
面對屈原的第二問,白暉直接扔過去一副簡圖,屈原一把搶在手,快速的打開一看,立即就明白這紅河三角州在那里了。
原先有副圖,現在再看這一副。
屈原盯著白暉:“原先的圖是假的?”
“屈大夫,莫錯怪大河君。”鄒衍開口說道:“初到一地,你我走上十遍也未必能夠畫出準確的的圖來,這想必是海船一遍又一遍的走,先畫一個,然后再不斷的修改,不斷的調整,如何可以一次畫出千里海圖。”
屈原向白暉施了半禮,算是道歉。
然后屈原又問:“是諸夏的,那么就應該依諸夏的規矩來分,可是此意?”
“當然!”
“你有何建議?”屈原問完之后盯著白暉的眼睛。
白暉卻把眼睛一閉,然后搖了搖頭:“這事我不管,這里又不是沒有管政務的人,我很累,我也很辛苦。”
鄒衍問道:“大河君確實辛苦,但此事也要有個方案,難道不是嗎?”
“沒錯,確實需要一個方案。不過,既然是諸夏之事,所以我王不打算提出什么想法與意見,我呢,純粹就是懶。”
白暉兩句話,就首先把自己還有秦王給排除在外。
那么合適的人便只有三個。
屈原、鄒衍、贏驪。
鄒衍沒想太多,只是寫信讓人送到南港,然后請贏驪前來一起商議一下這紅河三角州的事情。
而贏驪在南港并不急著過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還沒想好,見了白暉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