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白從認識于東起,他前前后后已經拿了于東好些串糖葫蘆了。
于東是個耿直老實又熱情的人,喻白貿然給錢,的確會傷到兩人剛交下的友誼。
不過,讓喻白真心多提幾個改進糖葫蘆味道的有用建議,對上輩子是頂級廚師的喻白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
喻白接過紙盒,他拿起一串糯米山楂糖葫蘆,放入口中。
糯米山楂糖葫蘆,是于東剛剛從冰柜里拿出來的,吃起來稍微有點硬。
酥脆的糖殼應聲裂開,內里酸甜的山楂肉如同冰沙般細膩,被山楂包裹住的糯米外層微硬。
但咬開微硬的糯米外層后,清甜軟糯的糯米口感與微酸的山楂混合于唇齒間,再加上舌尖漾開的甜甜糖殼
喻白墨眸輕瞇。
糯米山楂糖葫蘆的味道,是小吃攤間的中上水準。
喻白又嘗了嘗豆沙山楂糖葫蘆,味道比糯米山楂糖葫蘆略次一點點,但也很不錯了。
只要于東能將這兩款糖葫蘆順利推銷,未來應該不愁這兩款糖葫蘆的銷量。
“怎么樣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么”
一旁的于東,時刻注意著喻白的表情。
“味道不錯。”喻白道,“糯米山楂在出售前,可以先將它擺在冰柜外,等它稍稍化開時再出售,這樣糯米的軟糯口感會更明顯。豆沙山楂里的豆沙,可以再減少一些甜度,因為豆沙山楂外層還要裹一層糖另外”
喻白挑的幾個點,都是對于東而言比較容易改進的點。于東如果都能改好,那么這兩款糖葫蘆的味道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至于于東其它需要改進的點,則與于東的天賦以及長時間的練習息息相關。
于東畢竟只是一個賣糖葫蘆的小攤販,他不可能閑得沒事花大把的時間,思考如何將兩串糖葫蘆做到完美境界上。
喻白和于東的小攤開張了一會兒后,喻白的攤前,很快來了第一波客人。
眾多小吃攤中,永遠是肉類、油炸小吃、香氣十足的小吃最受歡迎,像是于東這種光看著好看,但稍微站遠點兒就聞不著味兒的冰糖葫蘆攤,比較難吸引到客人。
喻白今天來得早。
青橋幼兒園放了有一會兒,青橋小學剛開始放。
幾個來喻白攤上吃過鐵板燒的熟客家長們,一眼瞧見喻白開攤了,他們便立刻忙不迭地拉著、抱著自己的孩子,跑到喻白的攤前。
天知道,他們這三天有多饞喻白做的這一手鐵板燒了
上周,青橋中學的學生們,除了最后一天因為星星突然發燒,喻白帶著星星去醫院、提前收攤外,基本上天天都能吃到喻白的鐵板燒。
但青橋小學和青橋幼兒園的家長們就不一樣了。
青橋小學的家長們,只在喻白第一天在三角口擺攤時,嘗到了鐵板燒。
而青橋幼兒園的家長們,也只在幼兒園搞活動的那天,嘗到過鐵板燒。
無論是誰,第一次吃到好吃的東西時,總會萌生出再吃一次的想法。
所以,這兩所學校的家長們苦等了好幾天,才終于等到了提早開攤的喻白。
“老板,我要鐵板豆腐和鐵板年糕小串我都放到筐子里了。”
“老板,我要加麻加辣”
有青橋小學的小學生,急切地拉拉身旁排著隊的爸爸的衣袖。
“爸你說過的,我要是數學小測考前三,你就給我買三串鐵板里脊串我考前三了,你別忘了把我那三串里脊串加上”
“知道了”
喻白生意熱火朝天,隊伍尾巴都快排到于東的攤前了。
于東稍稍將自己的小吃車往旁邊移一移,好讓喻白那邊的客人有地兒排隊。
在三角口擺了十幾年攤的于東,見慣了大風大浪,心態特別好。
所以即使于東現在生意略顯冷清,他也不太在意。
于東正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休息時,有人撞到了他的小吃車,于東的小吃車稍稍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