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啊立即星夜快馬趕回,向夫人和百姓將士們通報這一天大喜訊”周瑜何等心思迅捷,立即吩咐下去“同時,著人于吳縣之中加緊修葺吳侯府邸吳侯奉旨返城之日,便是三軍將士和全城百姓出城相迎之時”
“不錯”孫策亦是心領神會,揚聲道“屆時,本將將親自犒賞三軍,并與全城軍民同慶”
號角悠長,鼓樂齊鳴,吳縣城北門外,數千江東將士和近萬百姓正在翹首以盼。
青羅傘蓋之下,一位中年美婦正目不轉睛的凝視著遠處的官道。但見她雖然年過四旬,然而風韻不減,長身玉立,依然可以想象到其人年輕之時的絕代風華。
此女正是孫堅孀妻、孫策生母,當年以才貌雙全著稱江東的吳夫人。
傘下仍有數位少年,顯然便是孫策的幾個弟弟。而傘外還有數十位文臣武將靜立相候,不僅昔日追隨孫堅征討黃巾的程普、韓當、黃蓋、祖茂四名大將俱在,曾與南鷹有過一面之緣的朱治、恒階、徐琨等人亦赫然在列。只不過,朱治憑著同樣深厚的資歷,不僅救護吳夫人有功,亦在平定許貢、嚴白虎時立下首功,站位已經居于程普、韓當之前。
“夫人您已經等了一個時辰,而據斥侯傳報,主公仍需至少半個時辰方至,是否需要先回車中休息”朱治抬頭瞧了瞧將至頭頂的日頭,輕聲向吳夫人提出了建議“幾位公子年紀尚小,只怕也有些乏了”
“多謝君理美意”吳夫人微微轉身,露出半張無限美好的玉容“然而,眾多將士和百姓俱在,豈容孫家妻子怠惰何況,策兒未及弱冠便已強爺勝祖,為娘的亦是與有榮焉正該多候些時辰,以示慰勵誠心啊”
“娘親所言甚是”吳夫人身側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亦微笑道“父親是世之英雄,大兄亦是當今豪杰,我等身為孫家男兒,縱然年幼亦當爭作表率,豈可示人紈绔之態平白墮了我父兄的威名”
“權公子真是少年英杰”朱治柔和的目光瞧向那少年,盡是欣慰贊賞之色“要不了數年,必將揚名天下,絕不亞于堅兄和策主公”
“說的是啊”吳夫人亦罕見的頻頻點頭,流露出寬慰之色,她低聲道“要說勇猛剛烈,策兒與他爹一個脾氣,日后東征西討、開疆拓土自是絕無問題,而權兒少年老成,仁義寬厚之名早已不脛而走”
“先主后繼有人啊”一個雄渾的聲音恰到好處的接了進來“主公日后有權公子輔佐,正可文武兼資,成就一代偉業”
吳夫人轉目瞧了瞧一臉微笑的程普,含笑道“德謀之言是矣”
其余文武群臣揣摩著幾人的話語,紛紛點頭稱是。正在言笑晏晏之時,突然吳夫人神情一滯,目光落在不遠處的百姓之中
原本夾道相迎的百姓接近萬人,可謂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而不知何時起,人群竟然已經稀疏了很多,目光所及之處,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百姓在交頭結耳之中悄然退去。
“怎么回事連老身與眾位大人都等得,他們卻等不得了嗎”吳夫人心中恚怒,不由厲聲道“派人去看看”
文武群臣亦是心中打鼓,暗中指派下屬前去約束民眾。
很快有侍衛一臉尷尬的回報“稟夫人、各位大人非是百姓等得不耐,而是有人流傳,于吉先生遠道而來,將從西門入城,所以很多百姓紛紛前去迎候”
聽他此言一出,不僅文武群臣心中一松,便是吳夫人亦是玉容解凍,反而欣然道“原來如此,竟是于仙師法駕至此”
她說到此處,微一猶豫又道“按理說,老身亦當親往迎接,然而策兒將至,母子相逢之喜亦是人之常情,料想仙師也不至于怪罪”
好幾位江東文武一起稱善,竟露出理當如此之色,甚至有人立即開口謝罪道“若夫人難以分身,可否容臣下告退”
言下之意,竟然也有前去迎迓之心。
“且慢”一名劍眉虎目的年輕將領不由怒道“眾位同僚是否忘了我等可是專為迎候主公而來眾位竟為迎一民間術士而棄主公于不顧,這豈止是本末倒置簡直就是目無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