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燕清黎所說,背后下令之人似乎是太子,如果沒有被禁止,這些故事要傳播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發酵,因為看這些的都是女人,她們沒有發言權,很多男人也沒有那個耐心聽妻女講這些,然而這一禁止,沖突也就有了,自古以來,矛盾被激化事情一下子就會被鬧大了。
然后,慶和帝也知道了。
對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慶和帝原本是不關注的,寧朝因為大戰剛過的緣故,言論是歷屆最自由的時候,就算不是,其實寧朝也不缺大臣乃至皇帝被百姓指著鼻子罵的事情發生。
這跟漢代有些像,他們尊老,只要年紀大,不僅能見君不跪,罵人都不會有事,因為對方是長輩。
當然,話雖如此,還真沒幾個敢倚老賣老的,畢竟雖然自己沒幾年就死了,可自己后面又不是沒孩子沒孫子,誰敢真的去作死。
不過慶和帝雖然知道了此事,卻沒有去禁止,要知道,他出手跟太子出手那完全是兩回事,秋蘭溪覺得,他沒禁止那就算是默認了。
秋蘭溪也不清楚慶和帝是不是查到了那些書是從哪里流傳出去的,但不管如何,這一題她都會只有一個答案,畢竟她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出身。
沉吟片刻,秋蘭溪才落筆,她不是喜歡硬剛的人,跟人講道理她都會先把人給夸舒坦了再說,沒有人會拒絕順毛擼,所以秋蘭溪先詞匯量不帶重復的拍了一通馬屁,再接著闡述自己的觀點,之后言辭犀利的將否認自己觀點的定性為嫉妒賢能,瞧不起生母,否定這個觀點就是看不起自己的母親。
孝道是古代的一座大山,誰敢對爹娘不敬,那基本就不會再有前途,哪怕母親刻薄父親冷血,旁人見了或許會可憐孩子,但一旦孩子反抗,立刻就會有許多人覺得孩子不對。
因為不管怎么說,那都是他父母。
所以秋蘭溪后面瘋狂開始扯大旗,不僅把母親扯出來了,還扯出了寧朝歷史上的幼帝和太后,先讓自己站在偉光正的方向。
這讓秋蘭溪這道附加題字數直接寫超了,根本沒控制在一千字以內。
不過盡管如此,她的速度在眾人間依舊不算慢,與其它朝代的制度不同,寫完的考生考卷立馬就會被傳閱,當天就會確定名次,這當然是有些不公平的,畢竟一百多人,看到后面誰都會累,且慶和帝也不可能一整天都會去看學子試卷,可能看不了幾張就會走。
所以殿試不僅考驗才學,還考驗速度。
等秋蘭溪寫完,慶和帝擺擺手,示意先將對方的考卷給他瞧瞧,他也很好奇,對方究竟有何依仗。
考卷一入手,慶和帝首先便被那一手好字所吸引,之后才注意內容,不由抬頭看了秋蘭溪一眼。
若論內容,她的言語著實有些質樸,有些門生為了給慶和帝留下一個好印象,恨不得每個字都引經據典,內容在慶和帝看來也不是特別驚艷,畢竟大寧其實從來都不缺驚艷絕才之人,這些人中,能出頭的也仍還是少數。
時運、出身、政治主張都能影響這一切。
讓慶和帝驚詫的是那些標點符號,他敏銳的察覺到,若是將這推廣出去后所帶來的好處,漢字一詞多義是常有的事,斷句不同意思頓時也會變得截然相反,若是這個被推廣出去,不難想象會產生何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