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嘗我家的炸面筋吧,材料很新鮮呢。”
小攤的女子看到周林和江琴在她攤位前停下來,便熱情的招呼。
周林看了看女子,又看看她攤位上的各種材料,便說道“先買兩個,嘗嘗味道。”
“好嘞”
女子立刻從鍋沿已經炸好的面筋中,選出兩個回鍋炸了一遍,用兩個塑料小碟子盛了,遞給二人。
周林和江琴在桌子外面的兩個方凳坐下,一人拿一根長竹簽,挑著炸面筋吃起來。
一入口,江琴便發現跟剛才那家的味道不太一樣,“她家的材料挺新鮮的,不錯,好吃。”
周林也吃出了不同,外皮酥脆筋道,內餡脆軟鮮香,跟當年是一個味道,里面還有油渣,而且用來炸制的油明顯是大油。
剛才那幾家店鋪,用的就算不是地溝油,恐怕也是非常便宜的大豆調和油,油腥味比較重。
總體來說,味道雖然不如當年好,但比其他店鋪要強很多了。
周林也知道,很多過去的味道,現在確實不容易搞出來,因為很多的材料已經不同了,就比如里面的豬肉,過去用的是本地土豬,生長年份長,口感肯定好。
現在用的都是進口豬種,生長快出肉率高,卻少了很多肉味兒,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我家的炸面筋好吃吧,要不要再來幾個”女子聽了江琴的評價非常高興。
“你這兒有多少,夠做一百個么”周林看著盆里的餡料問道。
女子和江琴聽了都是一驚,就連旁邊打盹的老太太都睜開了眼睛。
江琴奇道“一百個,你要那么多干什么”
“吃呀,帶回去慢慢吃。”周林答道。
擺攤兒的女子大喜過望,說道“夠夠,別說一百個,你就是要兩百三百,我這材料也夠的。我家生意一直都很好,平時一天最少也能賣兩三百個,今天過節,我材料準備了很多。”
“那就都給我炸了吧,有多少要多少。”周林看看四周只有零散的個游客,不相信她平時一天真能賣那么多。
江琴有點懵了,問道“你要這么多,回去怎么存放”
女子趕緊說道“回去吃不完的可以凍在冰箱里,什么時候吃,拿出來解凍回鍋炸一下就可以了。”
周林點點頭說道“那就開始做吧。”
旁邊的老太太坐直了身子,看了周林半天,發現這個小孩子的面容,怎么跟當年那個城里小孩長的一個樣子
二十多年前的那件事情,到現在她都沒有忘記。
主要是這種事太稀罕了,在老太太平淡的一生之中,離奇的遭遇太少,因此對當時周林奇怪的表現記憶猶新。
而且這件事也被她念叨了很多年,甚至小鎮改成旅游點,家里擺出攤子后,她還跟一些游客說起過,用來表示自家的炸面筋有歷史,而且很好吃。
就連她旁邊已經開始干活的女兒,也時常拿出來跟游客說。
只是她女兒當年只有五六歲,根本不記得發生過的一切,但并不影響她拿老太太的故事做宣傳。
老太太其實還不到七十歲,大概歲月對她不是很友好,因此顯得有些蒼老,身體也不太好,跟城里的同齡人沒法比。
但她的記憶卻并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從聽到周林說要一百個炸面筋時,就覺著他很眼熟,長得很像當年在她家住過一夜的那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