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興安嶺山腳的官道一直向西延伸,長嶺以外便是茫茫草原。
劉克師可謂是輕裝簡行,隨行的護衛也不過是百十來人,夜幕降臨時,一行人已經到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一座暫時還沒有名字的小城。
坐落于草原上的這座小城,不過三五條街道,最長的一天街道也不過二三百丈的距離,整個城內并沒有多少百姓,大部分依然還是草原上的傳統,喜歡住在帳篷里的看守著自己的牛羊群。
至于城內不過千多人而已,大部分都是一些手工作坊,主要的營生還是為草原上的牧民服務。
一行人兩百多人的隊伍進入這座小城,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都驚動了一些被武裝的牧民,不過在一支怯薛軍出現后,那些一個個眼神陰冷,充滿敵意的牧民才緩緩離去。
劉克師跟隨著這一支不過二十來人的怯薛軍來到城西,這里的居民明顯要少很多,一座寬大的院子四周還有不少蒙古兵士,在劉克師他們到來后,一直同樣是以充滿敵意的眼神看著他們。
即便是劉克師所率的兩百人已經在翻身下馬時,還刻意把兵器留在了馬背上,但依舊是沒能夠阻止這些人目光中的敵意。
當然,劉克師也理解他們對自己等人的敵意,畢竟在亡金之戰時,鐵木真就曾經派遣以耶律善哥、耶律塔塔兒為首的怯薛軍想要在長嶺牽制宋軍,但因為那時候虞允文已經率先到達長嶺,從而使得耶律善哥他們無功而返,甚至是在長嶺還吃了不小的虧。
所以曾經在長嶺吃過不小虧的怯薛軍,此時見了宋人的騎兵,自然而然的就會散發出不小的敵意來。
劉克師低聲跟隨行而來的頭領交代了幾聲,而后便跟隨著怯薛軍的頭領向院子里走去。
穿過效仿宋制的宅院,借著火把的光芒環視四周,此時的視線里也漸漸有了女人的身影穿梭在院子里。
此時的姚里氏已經不同于當初那個卑微求蒙古庇護的姚里氏,隨著鐵木真逝世之后,因為有三個兒子跟侄兒在怯薛軍中任職的關系,從而使得如今的姚里氏在蒙古國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這也是為何察合臺會在除掉朮赤之后,暗地里跑到這里見姚里氏的原因。
怯薛軍是鐵木真的心腹大軍,而只有掌握了這支大軍,那么可汗的位置基本是就是囊中之物了。
所以姚里氏的態度,對于察合臺、拖雷而言可謂是至關重要,而對于宋人而言,姚里氏如今的態度也是格外的重要。
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只有遠處還有一絲殘留不肯離去的晚霞,在做最后的垂死掙扎。
屋內已經點燃了蠟燭,院外同樣是燃起了火把,劉克師進入屋內率先看到的便是端坐在主位的姚里氏,而后在看到屋內點燃的蠟燭后,劉克師的心頭則是微微松了一口氣。
既然前些時日送給姚里氏的一些布匹、蠟燭包括一些生活用度等物品都已經收下了,那么就說明,這件事情或許還真的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