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廷燕京城皇宮后花園內,葉孤城帶著完顏刺從月亮門處快步再走進來。
四周被鮮花簇擁的廊亭內,花香與茶香交織,淡淡的琴音從廊亭角落緩緩流出。
韓瑛與趙擴時不時的低聲說笑幾句,或者是在趙擴面前夸贊這角落正在彈琴的貴人。
“何貴人的琴藝大有長進呢。”韓瑛笑著道。
趙擴連連點頭贊同著韓瑛的話語,手邊則放著一封來自長嶺的奏章,右下角那葉青兩個字,顯得格外的明顯。
此時的趙擴,仿佛才找到了多年來一直尋找,但始終卻是尋找不到的當一國之君的感覺與狀態。
不論是在臨安登基后,還是初來乍到燕京城,雖然他趙擴貴為一國之君,那不論是朝堂政事還是軍國大事,仿佛與他之間總是有著一層迷霧隔閡,讓身為一國之君的他,總是很難能夠看得清楚朝堂,看的明白他治下的整個江山。
那個時候的他,坐在龍椅上,總是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雖然并沒有人否認他的正統性,也沒有人會反對他的一些舉措,可不知為何,趙擴的心里始終是沒有安全感跟踏實感。
那種江山在握、或者是站得高望的遠的感覺,他始終就不曾有過,永遠都是如同墮身于云霧之中,看不清楚、把握不住周遭的一切。
即便是他當時都已經南下拿下了整個大理、自杞、羅甸后,趙擴的感覺還是不踏實跟不真實,看各州、各府尤其是北地時,總像是有一團濃霧遮擋在他的眼前,讓他根本無能為力去撥開云霧見到真實。
而奇怪的是,對于他御駕親征后的大理、自杞以及羅甸,趙擴卻是沒有這種感覺,即便是端坐于朝堂之上,他心中的大理、自杞、羅甸都是亮堂堂的,毫無任何陰影,讓他能夠看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后來一次跟葉青的書信往來,趙擴才漸漸明白,之所以有這種感覺,說淺白些是道行不夠,說嚴重一些,那便是他這個皇帝能力不夠,無法準確的掌握一州一府的吏治與民生,從而讓他生出一種有心無力、云山霧罩之感。
困惑于此的趙擴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希望能夠通過一些人事變動來撥云見日,但都是收效甚微。
而當他離開臨安,遷都北上燕京后,南邊州府仿佛在他心里多少是明朗了一些,但在明朗之中,他看到更多的則是因為遷都之舉而出現的亂象苗頭。
但不管如何,北上后的趙擴,在終于能夠看清楚南地的各種局勢時,還是讓他感覺欣喜若狂的,即便是那個時候亂象多于明朗。
可不管怎么說,最起碼他能夠在心里感覺到,自己這個皇帝與南邊各州府之間的聯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