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他們依然還是想要選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辦法。
而葉青則是想要跟朱熹把兩人之間互相利用的窗戶紙捅破,放下從前的成見,為了眼下或者將來的彼此利益而合作,但這種討價還價,比他與夏人、金人談國事還要艱難很多。
與夏、金談判,如今葉青手里的實力便是最好的籌碼,不管是金人還是夏人,在不占據主動的情況下,只能夠是任由葉青漫天要價,而且葉青還不用顧忌他們會污蔑自己的聲譽。
但朱熹則是不同了,正所謂人言可畏,金、夏人嘴里不管如何污蔑葉青,在大宋百姓看來自然是不足以相信,可朱熹等文人士子的話語,葉青就不得不掂量一番了。
如今他既然要長久的盤踞北地、經營北地,那么除了手里的兵馬跟朝廷的支持之外,自然還需要民望來幫他穩固他在北地的根基,從而才能夠在遠離朝堂之后,依然是穩如泰山,不怕被他人在背后下絆子攻訐自己。
畢竟,金人都知道通過修繕孔廟來拉攏民心,如今盤踞北地的葉青,想要長久的在北地經營下去,又怎么可能選擇不拉攏民心
而朱熹一出現在北地,便立刻聯合南北兩地的文人士子聚于曲阜孔廟,雖然還沒有用實際行動修繕孔廟,但
人家大張旗鼓的要修繕孔廟的聲明,已經是傳了出去。
如此一來,只要朱熹等人籌得錢財,有了修繕孔廟的實際行動后,那么民心必然是會傾向朱熹為首的文人士子,而葉青則就在只專注于政事與軍事之時,等同于把另外一塊兒拉攏民心的肥肉,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從自己桌面上拿走了,這種事情他自然是不允許發生的。
所以如今朱熹既然已經先一步下手,那么葉青必然是要借著朱熹這趟順風車,來獲取民心,絕不能讓朱熹一人得之,從而使得自己在北地的輿論上失去了該有的主動。
葉青并非是不想這么干,自從曲阜一戰,在打到濟南府,而后再到把金人趕出黃河以北后,葉青就曾經想過修繕孔廟來籠絡民心,但那時候的時局卻是頗為艱難,讓他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做這件事情。
加上剛剛收復北地,還要防備著金人的侵襲,第二年又是爆發了連年不斷的洪水災患,既要修繕河道,又要救濟災民,從而使得葉青,根本沒有多余的錢來做這一件事情,所以才給了如今坐在他對面的朱熹可趁之機。
如今朱熹依然還想要把修繕孔廟的名望攬于他自己一身,葉青自然是要分得一杯羹,不能讓朱熹一人專美于前,所以今夜朱熹來訪,葉青必須要讓朱熹讓步,最起碼
不能丟了原本該是屬于他在北地的聲望跟民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