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望著新加入的騎兵與步兵,心頭一時之間頗有感慨,如同剛剛站在黃河堤岸的司馬堅心情相差無幾。
“所有人從現在起,立刻全部歸我差遣。部將以上的將領,立刻集結起來見我。”葉青望了望遠處那明顯與人數不對稱的旌旗,再次拍了拍司馬堅的肩膀說道。
“是,大人,您放心,保證所有將領都會以您唯命是從。”司馬堅正色的回答道。
在沒有真正進入北地疆域前,司馬堅對于即熟悉又陌生的北地疆域,心中的好奇要大于那份對北地故土的情懷。
但隨著這一路踏入北地之境,看著那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景物,特別是那橫亙在眼前的瑰麗山河,變得越發粗曠豪邁,質樸厚重時,不只是司馬堅,即便是他麾下的眾將士,也都漸漸被壯麗的山河景色所感染。
不同于江南的精致與婉約,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在質樸與豪邁之間,仿佛還都充滿了厚重滄桑的傳奇故事。
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自華夏民族開始繁衍生息起,就被賦予了厚重滄桑的色彩,就被鐫刻進了厚重的歷史長河中,在各個王朝的鼎盛于衰敗中,承載著華夏民族的未來與方向。
不同于江南山水的俊秀飄逸、溫婉婀娜,北地的山水總是多了一層厚重的歷史責任,如同華夏民族的脊梁一般,一直默默的佇立在天地之間,記載著華夏民族的興衰成敗,守護著華夏民族的自我意識。
甚至就連腳下的黃土,輕輕捧起一抔來,仿佛都要比江南的黃土要滄桑厚重許多。
長江、黃河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中同樣是舉足輕重,但黃河于華夏民族的重要性,顯然就要比長江要高出一籌,同樣,也要更顯滄桑與厚重。
葉青原本的擔憂,在一雙雙炙熱、堅毅的雙眼中終于是放松了下來,他原本還擔憂,這些不曾經歷過跟金人之間真正的戰火,只在江南的溫柔水鄉中,守護華夏一隅的兵士,是否能夠承擔起跟金人兵力不成比例的交戰壓力。
但現在,當他看到這一雙雙炙熱、堅毅的眼神,在滔滔黃河咆哮如雷的聲音下,依然是戰意十足時,葉青也終于是有了足夠的信心,自信能夠一直拒金人于對岸,甚至在未來,把所有的大好山河都再次收入宋廷的版圖內。
一萬兩千人的援軍,在不到一個時辰內,就被葉青手下的謝倫、王重、徐寒以及司馬堅瓜分完畢,而當葉青從深深的歷史責任中回過神來時,才驚覺,自己依然還是一個光桿司令,只多了一個司馬堅,其余兵馬依然還是一個也沒有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