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如此說,但如今史某在朝堂之上跟葉大人之間多少還是有些怨隙的。若是史某親自去葉大人面前求證,恐怕葉大人只會更為仇視史某。史某因為此事兒乃是兩頭為難啊,既不敢打擾皇后,引得皇后震怒,又不能因為此事兒而讓同僚之間起誤會,所以此事兒若是由史某問起,只會在朝堂之上引起不必要的波瀾,甚至還會使得朝堂陷入動蕩之中。思來想去,史某才覺得,或許慶王跟崇國公才是最為合適之人,畢竟嘛這事兒關乎宗室顏面,而慶王您跟崇國公的宗室身份問起,自然就要比史某名正言順很多了。”史彌遠領著慶王跟崇國公,走在府邸幽靜的石徑上嘆息說道。
如今在史彌遠看來,不管葉青是出于什么目的跟原因,使得他在葉府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史彌遠都必須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一邊在朝堂之上鞏固他的勢力,一邊自然是還要不遺余力的打壓、有可能因為韓侂胄之死,而打算立足朝堂之上的葉青才是。
葉青當初雖然是言之鑿鑿,自己的志向絕不是在朝堂之上,但這種話無非是此一時彼一時的權宜之計罷了,若是真把這種話語當真,他史彌遠那就真成了天下第一大傻子了。
何況,那夜他就隱隱感覺到了不對,畢竟,太上皇回宮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誅殺葉青,而最后的結局雖然反轉,葉青這個叛賊成了平定叛賊的功臣,而本應該是功臣的韓侂胄卻是成了叛賊,所以這其中,葉青跟太上皇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在史彌遠看來則是至關重要。
還有那份所謂的太上皇的遺旨,若是真的存在,那么上面的內容到底是什么,真的是讓葉青閉門反省嗎可為何要讓一個平定叛臣的功臣閉門反省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而皇后在第二日回宮后,一連串的表現,包括壽康宮內的太監、宮女的調換,以及自己所得知的,太上皇自那夜回到壽康宮后,神智幾乎瘋癲的景象,都足以證明,葉青跟太上皇之間,絕非是如朝堂之上皇后所說的那般,是君臣和睦、同心協力,是太上皇命葉青去平定反賊韓侂胄的。
皇后、圣上回宮,葉青立刻一清早就回府,從中便可以看出,葉青對于皇后回宮后,處置宮內之事兒有著絕對的信任,不然的話,以那夜的情景來看,葉青決計不會輕易就離開皇宮,把一切爛攤子交給皇后打理的。
畢竟,那夜對于他葉青而言則是更為不利才是,他應該在等待事情完全平息后,才有可能離開皇宮才是。
而葉青毫不猶豫的在清早就離開皇宮,把宮內所有的事情交由皇后處理,看似葉青光明正大,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其中難道就不是葉青相信,皇后決計不會加害于他,會幫他平息宮內余波的信任嗎難道就不是葉青跟皇后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嗎
所以加上那些皇后跟葉青之間的流言蜚語,讓史彌遠如今不得不懷疑,葉青跟皇后之間,是否真如傳言那般不清不白
所以他需要借著慶王趙愷跟崇國公二人,去試探葉青跟皇后之間的真正關系,即便是不能立刻得知真相,但最起碼可以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看看葉青會不會因此驚慌失措,從而露出更多的馬腳,讓他從中抓住什么有利于自己的把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