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熙五年九月十日,原本一直在曲阜等地奔波的朱熹,突然被朝廷召回到了臨安,任觀文殿大學士以及侍制兼侍講,于宮內陪伴于太子趙擴身邊。
葉府內,朱熹神情之間頗有春風得意之色,向葉青感慨著太子對于理學的尊崇,以及他在赴任后要教授太子的一些學識。
葉青坐在一旁只是默默的聽著,時不時的偶爾隱憂的皺皺眉頭,但始終沒有把心里的憂慮說出來。
太子趙擴好學是真,尊崇朱熹所創理學也是真,但這些并不能代表朱熹從此就可以平步青云,在朝堂之上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
大學士與侍講雖是太子身邊之人,但同樣也是極其危險,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朱熹這般迂腐之人,即便是曾經在朝做過官,但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顯然也絕不會適合他生存。
何況,太子如今還不曾繼位處置朝政,那么其心里對于學識自然還是處于理想主義的狀態,一旦繼位為君,在朝堂政事的現實處境中,開始慢慢認識到政治跟理學之間的沖突時,到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對朱熹棄之而不顧。
“先生打算什么時候進宮侍講”葉青含笑問道。
“今日老夫剛回臨安,第一時間便是先告知你此事兒。這些年在北地,見識到了葉大人的卓越功績,老夫心內欽佩不已。而且老夫也知道,如今葉大人在臨安處境頗為艱難,以后若是有需老夫幫助之處,還希望葉大人莫要客氣才是。”朱熹的話語此時要比從前顯得硬氣了很多。
“多謝先生一番美意,若是葉某有事兒必然會第一時間打擾先生。”葉青起身,而后親自送朱熹到府門外。
朱熹回頭,看著葉府開中門迎他入府,而后同樣是開中門恭送他出府,心頭一時之間頗有得意與成就之感,誰能夠想到,如今已經快要接近花甲之年的他,竟然有朝一日還會屹立于朝堂之上。
隨著朱熹的馬車遠去,葉府的大門才緩緩關上,剛剛轉過身的葉青,就看到鐘晴神色嚴肅、目不轉睛的望著他。
“怎么了”葉青經過鐘晴身邊問道。
“前幾日你問起我朱熹跟謝深甫之間可有交往,是否就已經知道了朱熹會被朝廷召回臨安”鐘晴跟在葉青身后問道。
葉青點點頭,并沒有否認道“不錯,我本以為像朱熹這般迂腐之人,應該跟謝深甫這樣的文人官員臭味相投才是,倒是沒有料到,他們竟然并沒有什么交往。”
“是你建議皇后召朱熹回臨安的嗎”鐘晴繼續緊跟葉青身后問道。
葉青搖搖頭“這是太子的意思,因為除了朱熹,太子還召了其他數位所謂有學識之人進宮侍講。如此看來,太子也已經知道,朝廷有意讓他在這個時候繼位了,或者是李鳳娘已經跟他挑明了。”
鐘晴依舊隱隱感到一些不安,雖然她沒有看見葉青跟朱熹在廳內說話時的樣子,看葉青開中門迎送朱熹,這在鐘晴看來,并不是一個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