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沒有什么事情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且不留任何后患,但在葉青的考慮中,將來若是想要一家人真正的團聚在一起,對于眼下的他來說多少還是有些困難。
淮南路無法在這個時刻離開燕傾城,正如葉青也無法把淮南路舍棄一樣,他必須繼續依靠著淮南路來做跟朝廷之間的紐帶,即便是開封被置為留都以后,淮南路對于北地在錢糧上的支持,也是他無法離得開的。
當然,最為理想的便是拿下燕京、盤踞燕京之后,憑借著燕京得天獨厚的方方面面的優勢,以及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葉青便可以把所有的家人安置于燕京,從而形成團聚的美滿結局。
甚至是一旦能夠順利的達到葉青理想的目的后,不管是淮南路還是北地各路,除非是葉青愿意真正徹底的放手于朝廷,若不然的話,朝廷即便是想要節制各路恐也是有心無力,事事還都需要看盤踞燕京的葉青臉色行事。
這樣的目標離如今的他還有些遙遠,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回到濟南府后,一條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都在為接下來的北伐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
慶王與崇國公自揚州出發開始前往濟南,隨同的除了燕傾城給鐘晴帶來的一些揚州物產外,便是芳菲終于可以放心的把鐘葉一個人放在揚州,而后前往濟南府陪同鐘晴。
慶元元年八月中旬,慶王跟崇國公到達濟南府,芳菲第一時間便被接回到了葉府內,而慶王跟崇國公則是被安置在了另外一處驛館內。
大半年的時間里,隨著半月前朝廷終于下旨,真正同意了重建開封府與皇宮,而后將在秋收后由戶部調撥銀兩后,葉青在北地的身份,也在悄悄發生著質的變化。
雖然朝廷在關于置開封為留都一事兒上,還未下定論,也并未給予葉青任何關于開封府與皇宮的差遣。
但如今已經著手開始重建的事情,也已經在北地傳揚開來,特別是隨著慶王跟崇國公一改往日低調的抵達濟南府,使得原本安穩的北地,也漸漸淡化著遺民的稱呼,正統的宋廷百姓身份在北地慢慢滋長之余,也漸漸得到了南邊朝廷的接受。
從前的葉青不管是在哪里,向來是以馬車代步,而如今則是換成了官轎,而且還是十六人抬的官轎,這讓慶王跟崇國公在剛一見到葉青如今的隆重排場時,都是不由自主的大吃一驚。
顯然,葉青由馬車換成官轎,絕非是簡單的一時興起,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才會做出如此選擇的,要不然的話,以葉青那一直都只講究效率的行事風格,是不可能坐著遠沒有馬車快速的官轎。
慶王與崇國公心中雖然充滿了忐忑,但還是依舊熱情的把葉青迎進了驛館內。
如今的濟南對于慶王跟崇國公,從進城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在其中,自然是還包括街上時不時出現的蒙古人跟金人。
“濟南城有蒙古人跟金人”慶王在寒暄完畢后,便立刻拋出心頭的疑惑。
葉青也不隱瞞,笑著說道“不錯,蒙古人跟金人都有使臣在濟南。”
“使臣”慶王不確定的問道。
“不錯,就是使臣。”葉青含笑確定回答道。
這讓慶王跟崇國公的腦海里,不由自主的便浮現出,剛剛在驛館門口見到的那頂十六人抬的官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