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安室透,他們說不定真的可以愉快相處,但如果只是安室透,a君也不可能產生喜歡的情緒。
a君對高尚的、有犧牲精神的正義的好人有著天生的好感,而他的本身又有點自卑情結,這是他的原生環境導致的,他幼年時一定有一個具有這種特質的同性的引導者存在,最大的可能是父親,那是他的榜樣,他欣賞、敬佩同時不斷模仿這個人,所以在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具有相同特質的時候,他開始討厭這樣的自己,并感到自卑。
哪怕他已經沒有了過去的記憶,過去的一切仍在影響著他。
他將這種自卑感隱藏得很好,安室透此刻有一種恍然一般感覺。
問題發現了,接下來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但是長年累月形成的問題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開的,更何況安室透也不是什么心理專家。
他略作思考,提出第一個問題“你認為你能騙到我嗎”
然后他對一言不發的a君攤了下手“你看,你也不覺得我會被騙到。”
“人對自我的認知都存在一定偏差,區別只是偏差大小。你發現自己本質冷漠,對生命缺乏敬畏,但這和你是個各種意義上的好人并不沖突,看一個人不能看他說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你做了什么”
“殺人、走私、暴力犯罪。”
“這是組織讓你做的,除此之外呢你救了很多人,幫助了很多人,認真工作、照顧同事、永遠站在最危險的第一線。說真的,你的道德底線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做的事也比大部分人要高尚。”安室透說,“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我不是好人這樣的結論的,因為還沒發生的事嗎因為你有犯罪的可能性,天生就有犯罪基因,反社會傾向”
a君張了張嘴,他覺得對方說的不對,但一時又找不到反駁的點,甚至順著對方的邏輯理一下,莫名還有點合理。
最后他說“就算是因為組織,但是犯罪就是犯罪。”
如果人是一張白紙,行善是用五顏六色的畫筆在紙上裝飾,那作惡就是用火在紙上燒個洞,不管用再多顏料都沒辦法彌補那份空缺。
那是永遠抹不去的污點。
安室透點點頭,非常認可他的這種思想,然后說“我也是一樣的。這樣說的話,那我也不是好人。”
a君
“不一樣。”他抿了下唇,“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和你說的,但是我完成任務為的是實現自己的愿望,不加入組織也可以,但我為了方便還是加入了,本質都是利己。”
安室透感到略微頭疼,這種情況說好聽點叫固執,但其實就是在鉆牛角尖。又不是人人都是圣人,誰都有自己的私心,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是不存在的,不然人就不是人了。
他嘆了口氣“你對自己的要求也太苛刻了,似乎一定要一心為他,完全拋棄自己才算好人,但是在衡量其他人的時候又很寬泛。”
a君不說話了。
安室透也沒指望幾句話就能讓對方恍然大悟迷途知返,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過猶不及。
他最后總結“喜不喜歡你是我的事,我認為你很好,不接受任何反駁,是你自己也不行。”
a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