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敵后三四天功夫就誆到兩座驛城,打了一場伏擊戰,斬殺敵軍數百繳獲物資無數,這戰果隨隨便便都能拿出去裝一手好逼。
但費了那么大勁,吃了那么大的苦,心中又憋著勁想取大功的李過自不會就此滿足,太要干一場大的,能一舉震驚天下的那種。
于是在修整一日夜后,李過毅然棄城北上,當然了,城中的軍需物資和糧草都是要帶走的,至于那幾十個漢人包衣,僅給他們留下一些必須生活物質,至于他們是去是留是生是死就不不操那心了。
在棄城還是留兵力駐守這件事上,許仲康是糾結的,覺得棄之可惜。
可李過是相當的果斷且決絕的。
棄之雖然可惜,但留著也是雞肋。
留守就要分散兵力且作用不大,一旦敵人來攻則會深陷泥潭,成為孤軍最終要么城破被俘要么殺身成仁。
以宋獻策的分析,他們伏擊了廣寧衛的清軍后,對方雖不會輕易再發兵出城,但絕對會四處通報消息,一旦沈陽或者錦州那邊得到消息后,很快就會有大軍反撲包圍,到那時候小小驛城根本不堪一擊。
于是乎第二天兵馬盡出北上,至天黑時抵達臺安驛城。
當晚兵馬大休整,李過三人商議下一步如何走。
本想著能否依葫蘆畫瓢像伏擊廣寧衛那樣伏擊一次沈陽的兵馬,但最終覺得可行性極低,甚至有可能被對方將計就計。
原因很簡單,首先不排除此時廣寧衛那邊已經派人去沈陽通了消息讓他們有了警惕之心防備之心,即便還沒有,但又如何誆騙他們。
不可能像廣寧衛那樣,在城下喊幾聲就匆忙離去,但若派自己人進城很容易就露餡,派清軍俘虜或者二狗子,他們會實話實說,那邊就有了防備。
即便派人假扮俘虜去通報也會被揭露,城門一關,俘虜如何逃出去的,就算逃出去這百里距離早都凍死在路上了。
既是如此,那便明刀明槍干!
宋獻策猜測,即便此時錦州和沈陽都得到了消息,但不會立刻就派大軍前來圍剿,沈陽那邊是不敢輕易出兵,遼陽那邊也得先收到信息,再派探馬偵察確定情報然后出兵,錦州那邊是不能輕易抽兵,畢竟前線拉開架勢就要大干一場呢。
而且即便錦州那邊得到消息立刻趕來,五百多里地戰馬又少,至少得三天時間。
所以,李過他們有三天時間可以在這邊盡情折騰。
一夜大休之后,將士吃飽喝足,從俘虜身上扒下來的軍服都套在身上也暖和了許多,半晌午時,隊伍將城中物資全部掠走,然后一把火燒了。
濃煙滾滾驚動了驛城周邊的村莊,很快那些村民便聚集前來,他們當然不是來救火的,而是是淘寶的。
回首張望那直沖天際的滾滾濃煙,許仲康皺著眉頭:“堅壁清野確實是個好法子,只可惜昨兒心軟沒將那盤山驛也給燒了”。
旁邊宋獻策露出頭嘿嘿一笑:“焉知沒燒呢?”
許仲康一怔:“嘿,燒了便燒了,為何還瞞著俺又偷偷遣人回去放火”。
宋獻策看了一眼旁邊似笑非笑的李過,淡淡一笑道:“你們關寧軍軍紀嚴明,那督公大人更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怕瞧不上俺們這種下三濫手段,也怕許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