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沒說完便被許仲康打斷:“宋神仙,您是想說督公有令不得掠劫燒殺是吧,嘿,您是當督公大人婦人之仁還是覺得俺們這些當兵的是王母娘娘”說著撇了撇嘴:“該燒的燒該掠的掠,該殺的也得殺,這里是戰場不是過家家!再說了,咱們燒殺掠劫的又不是平民百姓”。
“咱就覺得許將軍不是那種婦人之仁”李過朝宋獻策笑了一下:“怎樣,一試便知!”
“合著燒這臺安驛是為了試探俺?”許仲康挑眉,李過擺擺手:“咱也這算解開心結不是,既然許將軍也這般不拘小節,那咱們之后做事便放的開手腳了”。
許仲康皺眉:“李總兵,您不會是……”
李過正色道:“兩個驛城燒了,錦州和遼陽那邊很快便會有兵馬合圍,咱們已然沒了退路,若無非常之舉,咱這兩千兵馬焉能活命”。
許仲康似懂非懂:“沈陽城咱們是斷然打不下來的,至多虛張聲勢嚇他們一下,這大冷天的若無落腳點,確實撐不了多久,李總兵是想要便走便……”
“走一步看一步,邊走遍想法子”李過淡淡一笑:“眼下要走的一步就是去沈陽化緣,能不能化到就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了”。
很顯然,這一次老天爺沒打算給他們喂飯了,至少不喂免費的飯。
在距離沈陽還有六七十里的時候,李過就知道在想像之前那樣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他們遭遇了一隊數十騎的探馬。
這些探馬發現他們之后,便在遠處張望,李過遣人去追他們打馬就跑,去的人少了他們就干,去的人多了就逃。
很顯然,沈陽已經得到消息了。
還好,李過等人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陰的不行就明來,因為他們篤定沈陽城里的清軍決不會輕易出城的!
原因有二
第一,局勢不明,沈陽城中即便得到敵情通報,但他們并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兵馬,甚至都不知道是叛軍還是明軍!
第二,本身的兵力不足,去年初多爾袞為得漁翁之利率十余萬大軍想趁機入關,卻沒想到連栽了兩個大跟頭,損失慘重,然后將兵馬挾持栽錦州前線,以至于后方兵力吃緊。
會有人疑惑,堂堂大清國不可能僅有十余萬大軍吧,這點兵力在大明隨便一個軍閥都拿得出來,比如當初還沒死的左良玉在武昌就有十萬兵力。
這個還真沒法比,清廷從他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創業起,主打的就是精銳,在精不在多,當然了,想多也多不了,畢竟人口總量在那。
所以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百余人到清廷最鼎盛的皇太極時期,其兵力都始終遠不及明廷,這除了人口基數少之外,還有就是他們兵役制度。
明廷這邊兵是兵,民是民,當兵的都是一份職業,但在清廷那邊和蒙古差不多,閑時為農戰時為兵,其最根本原因還是人口少,平時需要耕種放牧生養,到了打仗的時候開始召集入伍,每個旗抽丁多少人等等。
但那個時候最多也就抽出三五萬人。
到后來干蒙古,干朝鮮,干大明,投降的,俘虜的外籍兵團就越來越多,逐漸有了職業軍隊,至于那種農耕放牧就交給俘虜過來的奴隸們干去了。
可即便如此,十幾萬大軍也算掏空家底了,畢竟他手里的兵力真正隨時上線的就是八旗兵,這其中包括投降的明軍也就是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但是人家蒙古兵又有些例外,就是干架的時候抽調,大部分平時還在蒙古境內營生,就和清廷的特種兵索倫人差不多一樣。
用宋獻策的估計,留在錦州后方最多也就二三萬兵力,就這么點兵力還要散布各處兵堡城池,駐防沈陽的絕對不過萬!
而且這萬余兵力也未必都是在沈陽城中,還要分散些在周邊兵堡城池,比如鐵嶺,開原,撫順等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