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食堂吃的是大鍋飯,晏姝她們姑嫂兩個過來的時候,就剩最后一碗米飯了,菜也只剩一點殘渣。
食堂大媽用大鐵勺刮了半天,也湊不滿一盤子,最后只能多給她們盛了點蛋花湯。
晏姝把米飯和菜都推到了沈玉璃面前“大嫂你下午還要工作,我等會回去自己下點面條就行。”
沈玉璃是典型的小家碧玉,長得很秀氣,說話也溫溫柔柔的,她笑了笑“沒事,廣播站的工作不辛苦,再說我本來胃口就小。”
晏姝還是堅持,最后沈玉璃推辭不過去了,才拿起湯勺和筷子,一小口一小口,細嚼慢咽地吃了起來。
就一小碗米飯,一小碟子炒青菜,再加小半碗蛋花湯,她能吃小半個小時。
晏姝不由得感嘆,還真是跟原著里面一模一樣啊。
那就好,原著里的沈玉璃,其實屬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那種角色,被小姑子欺負狠了才會反擊一下。
晏姝想著,只要自己離她遠點,不招惹她,應該不會再走原來那個晏姝的老路。
她耐心等著,正好食堂門口有一些報刊,便拿過來邊看邊等。
這年頭的基層,特別重視思想方面的改造和重塑,比如,以前覺得女人就該裹小腳的,現在提倡解放女人的雙腳,再比如,以前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現在提倡全民掃盲,連農村老阿婆都進掃盲班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所以,這是個雖然客觀條件艱苦,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異常繁榮的充滿朝氣的年代。
她看了會報紙,注意到了一個版面“嫂子,這上面有咱們公社的文章哎。”
沈玉璃正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勺湯水,小半口小半口地細細抿著,聞言她拿出帕子擦了擦嘴“你是說關于塢塘野鴨的那篇嗎”
“嗯,是呢。”晏姝掃了眼右下角的署名,“是你寫的啊。”
“上次宣傳口的干員生病了,就讓我幫忙寫了一份,沒想到被采用了。”沈玉璃吃飽了,不過為了不浪費,還是把盤子里最后兩片菜葉子吃干凈了。
說到寫稿,正好她想起來一個事兒“對了,你來的那會我就想跟你說了,結果顧著讀文章給忘了。那什么,就咱們村二隊的老楊家你知道吧他家小兒子剛剛寫了篇文章,為的是你的事兒。”
“我的事兒”這倒是提醒晏姝了,原著里確實有這么個事兒,也就一筆帶過,作為介紹沈玉璃工作場所的背景板而已。
后來楊懷譽的稿子被宣傳口的老干員給截了,那老干員正好是上圩村宋家的表親,所以,稿子沒投出去,什么水花都沒掀起來,倒是她那個惡婆婆,特地跑到人家楊家破口大罵了一場。
也就是那時候起,劉彩玲徹底厭惡了晏家,連帶著看她四妹晏婉都不順眼了。
這件事在原著長達一百多萬字的篇幅里加起來可能不到一千字,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襯托晏姝衰星附體,誰幫她就會跟著倒霉的那種。
所以,原著里的晏姝跟楊家的交集,也就止步于此了。
晏姝站了起來“嫂子,那宣傳室的門鎖了嗎我想看看這個稿子。”
沈玉璃其實也算宣傳口的干員,只不過她正經工作的地方在廣播站而已,不過鑰匙她還是有的,還是那個即將退休的老干員為了方便她去拿稿件,特地給她配的。
聞言她把碗筷收好“有的,你等我一下,我帶你過去。”
到了宣傳室,晏姝一眼就看到了擺在最上頭的那份稿子。
拿起來看了看,不得不說,楊懷譽的字可真好看,筆力虬勁,字跡狂放中卻不失工整,看起來這個小老弟應該是比較細心果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