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荀子待自己非常好的前提條件下,李曦就不免又想著搞事。
如今之前被她走嬴政的關系直接給送到軍營之中,隨軍一起出征的劉季早就回來,不久之前又借著她去給蒙恬蹭李牧的經驗包一事一并的帶到李牧府上跟著蹭課,學習兵法對天底下絕大多數的以武將為目標的人來講,想要領兵打仗,兵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畢竟那種天生自帶著作戰靈敏度,便是絲毫不學兵法,到了戰場之上也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武將天才實在是少有。反正劉季肯定不是這個類型。
但雖然是被扔去和蒙恬一起蹭李牧的課程,但這并不代表劉季的文化課就要落下。
恰恰相反,他現在是白天和蒙恬一起接受著李牧的毒打,晚上和下班回家的蕭何一起繼續學習理科,整個人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咸魚被迫崛起誰讓在非戰時情況之下,像他這種打仗實力了一點功,當了個小官的都是可以“解甲”回家,換句話說也就是劉季他很閑,所以自然是要趁著這空閑的機會來學習,同時也是找補他的不足之處。
只不過雖然說是體能訓練和理科方面都在盡可能的完善學習,但是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有一個給落下的項目,也就是古代當官的人們基本上都要學的基礎文學。
劉季和蕭何,兩人都是楚國的農戶出身。所以在基礎文化課上最開始就有所缺陷,而當初李曦也是特意從自家親哥那里借來了當初他所使用的早期學習資料的書簡。暫且的給他倆補一補缺失的文化知識。
不過他倆的基礎文化課程也就是到這里之后就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之后又是一直在學習其他方面,故此在古人必備的文學文化課上,他倆是一直都沒學什么。
所以到現在荀子來到秦國,李曦忽然之間就產生了一個想法,要不然就讓劉季和蕭何去蹭一蹭荀子的課程,跟著學識淵博的老人家學習一點什么,以荀子的知識儲備量,隨隨便便教授他倆一些自己的擅長方面,都足矣使兩個小孩受益匪淺。
當然,這只是最表面的一個原因。而往一個有些缺德而又玄學一點的理由上來靠,那就是荀子這人身上有著奇特的buff身為儒家出身的他,教出來的出名的弟子所點亮的技能點那都是不能說是和儒家思想符合,只能說是毫不相干。
李斯與韓非這倆技能點完全點到法家上面,和儒家完全就是背道而馳的自然不必說,而除了他倆之外,荀子有一個在后世比較出名的徒弟,或者說有一個編撰的作品在后世比較出名的徒弟。
沒錯,另外的一個徒弟搞的東西依然是和儒家扯不上半點關系,而且直接是從儒家修習的文科轉理科了,他和人一起編纂、校正的那本書也不是別的東西,正是九章算術,就是那個數學專著書。
所以李曦是在想著,指不定她把劉季和蕭何兩人給扔到荀子那里,或許轉頭荀子就給她教出了一個未來兵家代表人物劉季和大化學家蕭何
當然,這樣的話,她肯定是不敢直接的就明目張膽的對荀子說的小老頭現在每天對兩個弟子挑挑揀揀,嫌嫌棄棄原因,還不是因為他們兩個都直接“叛出”儒家的師門,去“自立”法家的門戶了。
有著李斯和韓非兩個前車之鑒在那里擋著,李曦自然是不會去做刷負倒扣荀子好感度的事情。
她只管把人給荀子送過去,至于之后徒弟想要轉職到哪家的事,那關她什么事嘛
而某種程度上來講,劉季和蕭何也算是她的“試驗品”來測試一下荀子身上的這個“出名徒弟必然轉職buff”準確率與否,如果確定可行的話,以后她再發現什么好苗子,可就都要給荀子送過來,跟著荀子學儒的過程之中確定好自己的轉職方向。而等到以后建立學校的話,或許還可以專程開設一個看著像是會有天賦的孩子們的小班,而班導就是荀子。
至于好生生的帶的徒弟,一個兩個的全都“長歪了”這種事情
有事荀子可以罵胡亂轉職的徒弟,她可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