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回郡主府幫著操持族人科舉的事,但桑語能做的真的不多,她還不如趙管家懂得多呢。
府里有事實打聽清楚的趙管家,又有經歷過兩回的范先生,四個族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倒也不慌不忙。
到了正日子了,他們按部就班地起床,一起送去貢院,然后日日打發人在那邊守著,這是為了防止有誰在考試中病了被抬了出來,剩下的就是九日后去接人了。
說實話,現在考試是最不折磨人的時候,正好是春末夏初,天氣合適,還沒有蚊蟲叮咬,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身體比較差的熬不住。
好在桑譚四人身體不差,順順利利考完了。
然而這還只是會試,等結果出來,如果考中了還要參加殿試,雖然殿試只考一天,而且基本不會落榜,但眾人也不敢掉以輕心。
考中了是好事,可如果落到同進士的地步,就比同科其他人差了一屆,說不定還會拿來取笑。
沒考中的自然羨慕同進士,能做官嘛,也算是上岸了。
可真的得到了同進士,那心里也是憤憤不平的,有那覺得自己才華好的,說不定還得吐血。
關鍵是得同進士了,你還不能放棄重新考,也沒有刷榜一說,所以會試過后,桑譚四人也沒輕松下來。
桑語沒去打擾他們,也攔住了外面偶爾的拜帖,讓他們盡心復習。并且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偶爾還會用靈泉水燉湯送過去,給他們補補。
等待最為煎熬,但有事情做的時候,就不那么覺得了。
很快成績出來了,郡主府的下人一早就出去看榜了,直到日上三竿才回來,并帶來了好消息。
桑家四人有三人中了進士,只有一人落榜。其中桑譚名次最高,排在了第八名,桑誼七十八名,而桑忱能中就是僥幸了,排在二百八十七名。
本次科舉總共錄取二百八十八名,也就是說,他只差一點就落榜了。
但很明顯,桑誼努努力,還是二甲進士,而以桑忱的成績,殿試中表現再怎么好,也只會是同進士。
而且按照本朝的習俗,會試中選必須參加殿試,除非病得起不來身,而這個也需要太醫評定,是那種馬上就要死了的起不來。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拿這個同進士的名次了。
桑忱倒是沒排斥,反而心情不錯,“我的學問比不上譚叔,年紀卻和譚叔誼叔差不多大,說實話,我本沒抱什么希望的,能中就是意外之喜。這次又是恩科,屬于新帝第一批門生,即便是同進士也比較受重視,不錯了。”
既然他這么說,那其他人也不好說什么了,聞言都喜氣洋洋起來。
只有桑忡心情有點不明朗,一同進京考科舉四人,唯有他一人落選,即便桑忱是同進士,他也是羨慕的,不過好在四人中他年紀最輕,才剛剛二十,此次科舉不成,下科再戰就是。
正好明年又是科舉年,他今年就不回姑蘇了,在桑家宅子里苦讀。
幾人收拾好心情,外面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是官府衙差來報喜了,他們得出面接待。
趙管家早就準備好了足夠打賞的銀錢,幾十個塞滿了銀兩的荷包,是預防著來四撥人,每撥十來人的數量準備的,完全不會不夠用。
另外府里還準備好了宴席,要是有人上門道賀,就招待他們吃酒。
這是難得一次郡主府招待客人,還不拘什么身份,即便是平頭百姓打這里經過,聞見喜訊上門前來說一句恭喜,也會招待人家。
當然了,他們在內城,會過來的百姓少,除非給各府送東西的人,比如這家定了柴火,那賣柴的人家就會給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