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年代,所有人都穿的灰撲撲的,除非天賦異稟,不然二花的審美不可能多好。
而她未來是要當裁縫的,或許這會成為她一輩子謀生的職業。
作為第一個徒弟,桑語盡心地給她規劃好了路,從裁縫到設計到繡花都要學,至于未來從事哪一種,那就看長大后的二花自己了。
所以她得幫二花把審美培養出來,審美高,手上又有功夫,無論未來如何變化,都不愁沒有二花一碗飯吃。
在桑語教學的時候,村里人也知道了桑語這里可以做衣服,價格比去供銷社買布回家自己做要便宜的多。
一時間大家都心動了,今年又是大豐收的一年,雖然秋季的糧食要交六成,但剩下的也夠他們吃了。
而甘蔗熬成糖后,他們能得到的錢比去年更多,像是最困難的李嫂子家都能做得起衣服了,其他家只會更寬裕。
更何況桑語這里是真的便宜,大家都紛紛找上門。
桑語沒想到他們能這么熱情,聽她報完價格,當即給家里每人定了一套,孩子多的就給老人孩子定,自己不要。家里孩子少的,也給夫妻倆定了。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知青院的知青們收到消息,也想要做。
可惜,他們來的晚了點,桑語這邊的布已經沒了,不是都做了,而是都定出去了。
可村里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沒定到,當然不甘心了,于是一個個跑來詢問桑語,還有沒有布,能不能給他們勻一點。
桑語無奈,只好道,“我給京城的朋友去信,問問她還有沒有瑕疵布,有的話讓她都給寄過來。”
“那可太好了,謝謝你啊,桑知青。”
“現在不是知青了,改叫桑廠長了,謝謝你,廠長。”
“不客氣,”桑語無語,好聲好氣地把他們送走,然后給京城紡織廠的李小紅寫信,問問她那里還有沒有瑕疵布,如果沒有的話,能不能幫忙問問其他人。
價格可以比之前高一點,有的話就寄過來,郵費她出。
沒想到頭一回給京城寫信,寄的是一個陌生人。
不過說到寫信,桑語想到了周紅霞,不知道她收到自己的信后有什么反應,有沒有按照她說的去做,真的好像知道桑家雞飛狗跳的日子。
除了想做衣服的人以外,還有三個人想要送女兒或孫女過來學手藝。
一個是毛會計的孫女,叫毛曉曉。
毛會計有一兒一女,女兒就是毛云,他給女兒安排進了制糖廠,兒子兒媳嘴上沒說什么,心里肯定犯嘀咕。
但毛會計是個疼女兒的,毛云讀到了初中畢業,可惜沒有考上高中,也沒機會找到好工作。
好不容易有個可以不讓閨女下地的機會,毛會計自然不會放棄。
但他也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這次一聽到消息,立刻提著一只雞和一籃子雞蛋來桑語家,請她教一教毛曉曉。
毛曉曉今年只有五歲,眼珠子咕溜溜轉,顯得極為機靈。
桑語問了幾句話,就知道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小孩。
“學手藝是門辛苦活,我雖然不打罵徒弟,但學的不好,也是要受懲罰的,你確定自己能熬得住”桑語挑眉。
“我確定,師傅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學。”毛曉曉拍著胸脯保證,“對了師傅,你知道繡花嗎你會嗎我想學那個。”
“我會。”桑語深深地看她,這里雖然地處南方,但整個村都沒什么繡花的概念,她一個五歲小孩是怎么知道的
桑語決定試探一二,“繡花分很多種,你想學哪種須知貪多嚼不爛,你最好選一種。”
“師傅你都會”毛曉曉眼前一亮,“那我要學雙面繡。”
毛曉曉沒想到,自己還有機會接觸這門失傳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