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的三場考試,王胖胖都答得非常好,讓主考官批閱卷子的時候,眼前一亮。
一開始并沒有發現是王胖胖的考卷,主考官發現這份考卷寫的非常好,就忍不住拿其他主考官看。
其他主考官看了也覺得非常好,然后又拿趙旸看。
趙旸接過考卷一看,發現是王胖胖的。他沒有說,而是認真地看了看,發現王胖胖答得是真不錯,尤其是策論寫的非常“一針血”。
不過,說來,如果王胖胖答得不好,趙旸可是會找他算賬的。
“殿下,您覺得這位學子寫的怎么樣”
“寫的非常好。”趙旸并不是為王胖胖是他的好友才這么說的,而是王胖胖的確寫的非常好。
“殿下,臣等所有考卷都批閱完了,就這份考卷寫的最為出色,應為第一名。”
“對,這份考卷答得最好,應該評為第一名。”
“這份考卷被評為第一名,臣等沒有任何異議。”
“殿下,這份考卷完全能做范文啊,尤其是策論。”
“也不知是哪個學子這么有才華,不僅詩詞歌賦寫的好,策論也寫得非常精彩。”
考卷在趙旸手,還沒有糊名字的地方拆開,所以主考官們都不知是誰的考卷。
“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的。”
“王雱”
“王小相公的”
趙旸考卷遞還剛才批閱王胖胖考卷的主考官,“我認的他的筆跡,不信們拆開看看。”
聽完趙旸的,主考官連忙拆開看,發現果然是王雱的考卷。
“還真的是王小相公的。”
“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這份考卷是王小相公寫的,那就不奇怪了。”
“這王小相公之前考了小三元,經和策論寫的非常好。”
“王相公當年考科舉的時候,文章也非常好的。”
“這對父子都非常有才華。”
雖然王胖胖是趙旸的伴讀,但是他有才華是真的,主考官們夸獎王胖胖,并不是一味地討好太子殿下。
趙旸忽然問“們真的覺得王雱能被評為第一”
“殿下,王小相公答得非常好,他應被評為第一。”
“們不覺得他年紀太小,不適合做解元嗎”趙旸是故這么問的,“不是應該磨磨他的銳氣嗎”
“殿下說的是,王雱年紀太小,之前又考了小三元,不能再讓他考解元,連四元會讓他驕傲得的。”
“對對對,他年紀太小,如果讓他連四元,一定會得忘形的,這不是好事。”
“王相公當年也為氣盛被評為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