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他們沒想到太子殿下年紀不大,卻事事都知道。
這么多年來,趙旸在晏殊他們面前一直扮演著“乖巧”的太子殿下,非常聽他們的話。沒想到突然有一天,太子殿下變得不聽話,他們心里自然不能接受。
晏殊他們試圖把趙旸培養成第二個宋仁宗,可惜趙旸并不想做他爹爹。再者,宋仁宗也不希望趙旸做第二個他。
見太子殿下忽然變得“桀驁不馴”,文臣們把過錯怪在曹家等武將身上。他們覺得如果不是以曹家為首的武將在太子殿下面前妖言惑眾,太子殿下怎么可能去攻打西夏。
文臣們見反對太子殿下攻打西夏一事不成功,就掉起頭來參曹家和折家。他們心里清楚,武臣們以曹家和折家馬首是瞻,只要參他們,就能對付其他武將。
曹家和折家早就料到會發生這種事情,早就做好了準備,毫不客氣地回參了過去。
這些天,早朝上,文官們和武臣們吵個不停。
宋仁宗被他們吵得頭疼,只好開口打斷他們,讓他們閉嘴,結果第二天上朝,兩方又爭執了起來。
趙旸看不下去文臣們攀咬武臣們,在朝堂上就把他們狠狠地訓斥了一番,說他們不為大宋的安危考略,不為老百姓著想,只想花錢買平安,目光短淺,禍害大宋。
文臣們自然不服,和趙旸爭辯了起來。
趙旸在朝堂上給文臣們看了看輿圖,讓他們看看大宋被西夏、遼國、金國、蒙古包圍。
他非常認真并犀利地跟他們分析了大宋以后要面對的危險,并且著重強調蒙古人的兇狠和殘忍,以及他們的鐵騎的厲害。
武臣們時不時附和趙旸的話。
文臣們聽趙旸說,以后蒙古鐵騎會南下,屆時他們的鐵騎所到之處會生靈涂炭。
趙旸還告訴文臣們,蒙古這個時候已經在對外擴張,用不了多久就會南下。如果他們大宋對付不了蒙古,那么整個中原將會被蒙古的鐵騎踩在腳下,屆時他們就會入主中原,成為中原的主宰。等到那個時候,漢人會有什么下場,不用他細說。
文臣們被趙旸這番分析嚇到了。他們心里是不愿意相信蒙古會南下攻打大宋,但是趙旸說的太有理,讓他們不得不相信。
趙旸還警告文臣們,如果不想五胡亂華這種事情再次發生,那么大宋必須收復燕云十六州。只有把燕云十六州收回來了,才能抵御蒙古鐵騎南下。
他還說他之所以要收復燕云十六州,不單單是為了完成的遺愿,也是為了更長遠地讓老百姓能平安地生活在中原里,不想有一天無數百姓死在蒙古的鐵騎下,更不想讓蒙古人主宰這錦繡河山。
有些文臣被太子殿下的話說動了,覺得太子殿下攻打西夏是對的。但是,還是很多文臣并沒有被趙旸說服,他們始終覺得主動攻打西夏是不對的。
對于晏殊他們堅持反對他主動攻打西夏一事,趙旸懶得再跟他們廢口舌,隨他們鬧去。
今年新晉的二十五個進士是非常支持趙旸的,尤其是聽說了蒙古鐵騎額將會南下一事,他們決不允許胡人南下踐踏他們的河山。
在中秋節前,朝堂上一直都是吵吵鬧鬧的。
翰林院里,孫明和正在看有關蒙古的書籍。他這些時日一直在看這方面的書,越看越心驚,越看越覺得太子殿下的思慮是對的,一定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守好大宋的防線,絕不能讓蒙古南下。
“王兄,我想與你一同前去北境。”這幾日了解到大宋的處境后,孫明和覺得自己身為大宋的官員,理應為大宋效力。但是,他在翰林院并不能出力,所以他想去北境。
王胖胖聽到這話,停下手中的筆,抬眸驚訝地望著孫明和“你要去北境”
“對,我想去北境,我想出一份力。”孫明和神色非常認真地說道,“哪怕當一個伙夫,我也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