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庸的文章,無論是格式布局,還是字體內容,都堪稱完美。要是八股文要找個標準,找個模范樣板,那么他這篇文章,就是標準的范文。
交了試卷,走出考場。
秦至庸一眼就見到了穿著常服的王正元。
王正元問道:“考得怎么樣?”
秦至庸笑著說道:“下官覺得還行。”
王正元說道:“謙虛了不是。你說還行,那肯定就是考得不錯了。走,回去之后,為你慶功。你可是我們福州鎮撫司衙門的第一個秀才。到時候,要讓知府大人他們見識一下,咱們錦衣衛中,同樣有讀書人,同樣有秀才。”
秦至庸說道:“百戶大人,還是等放榜了再說吧。現在慶功,太張揚,太囂張。若是沒有考中,那咱們錦衣衛就要成為笑柄了。”
王正元點頭道:“那倒也是。就依你放榜之后,再擺宴。”
……………………
福州知府對此次科考很是上心,因為他的侄子也參加這次的考試。他侄子在福州府算是小有名氣的才子。
知府大人拿到了科舉名單的時候,愣住了,第一名怎么不是自己的侄子?而是一個叫秦至庸的家伙。
知府大人說道:“把上榜的文章,全部給本官拿來。”
一位青袍老者說道:“是,大人。”
知府大人首先看的是自己侄子的文章。
讀完了侄子的文章,知府大人滿意地點了點頭,覺得不錯。文章水準比起平時還要高一些,算是超水平發揮。這樣的文章,成為本次科考的案首,拿到第一名,是沒問題的。
可是,當讀到秦至庸的文章,知府大人心神一震。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章再好,都會有爭論。
科舉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不會大,有的時候,第二名甚至比起第一名更厲害。
至于誰第一,誰第二,不過是看當時考官的情緒和喜好。考官覺得誰第一,那么誰就第一。
但這是兩者的文章水準相差不大的情況。
秦至庸的文章,水準太高,太完美。
就算知府大人心有不甘,雞蛋里挑骨頭,找了一個多時辰,都沒有在文章中找出一個破綻。
這篇文章拿去參加殿試,奪得狀元及第,怕是都綽綽有余。知府大人十三年前就中了進士,他對八股文的造詣不淺,但是也寫不出這么工整完美的文章。
秦至庸的文章,簡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再煩躁就心情,只要讀到了這篇文章,心情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秦至庸的學問,比起知府大人的侄子,水平高出了好幾個層次,知府大人就算想要打壓秦至庸,都沒有辦法。
當然,知府大人可以利用權利直接把自己侄子定位案首,但是風險太大。一旦事情捅了出去,讓巡撫大人,甚至皇上知道,那么他知府的位置就會不保。可能還有牢獄之災。
朝廷對科舉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視。
知府大人心中暗道:“賢侄,不是伯父不幫你,是你生不逢時啊,秦至庸的學問文章,比你強太多。就算老夫是福州知府,想把你提拔成為案首,亦是無能為力。”
知府大人對秦至庸有了很大的興趣,讓人打探一下,得知秦至庸是錦衣衛之后,他頓時就對秦至庸充滿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