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練習了一段時間的跳繩,手腳配合得算是比較協調,終于找到了點“手與足合”的感覺。
握刀拔刀,變得更加順暢。
楊雄覺得,自己的刀術將要有所突破。
只是,秦先生離開了海沙派,學堂里沒有了夫子講學,總是覺得少了點什么。
雞叫的時候,楊雄就起床練習跳繩,然后再練刀。
想要變強,不努力可不行。
沒有高強的武功,楊雄怕不久之后,自己會像元廣波一樣,被拉下馬,失去幫主之位。
為了變強,楊雄現在是真的做到了“聞雞起舞”。
太陽升起的時候,楊雄的妻子做好了早飯。
楊雄家的早飯,非常豐盛,葷素搭配相對比較合理。這些飲食搭配,是秦至庸給的配方。反正海沙派販賣私鹽,不缺錢,日子過得滋潤。
秦至庸不提倡浪費,同樣不提倡讓大家過苦日子。
窮苦,不是儒家所提倡的理想生活狀態。
楊雄喝了一口肉粥,看著四歲的兒子“楊瑾”,暗道:“這小子能吃能睡,又長胖了不少。不知道秦先生什么時候能回來。還有,秦先生不是說,會請一位劉先生來學堂里講學嗎?為何人還沒有到?”
楊雄認為自己這輩子讀書太少,就算秦至庸的每次講學,自己都去學堂聽課。練刀讀書倒也算努力。可是畢竟天賦有限,再加上年紀大了,自己這輩子的成就怕是有限。
楊雄將希望放在了兒子的身上。
盡管兒子“楊瑾”才四歲半,可是楊雄巴不得兒子趁早學會秦至庸的一身本事,到時候好光宗耀祖,揚名立萬。
可是,兒子自從病好了之后,除了能吃能睡,長得虎頭虎腦,并沒有表現出有志于學的天賦。
莫非真如秦先生所說,是這小子年紀太小的緣故?
楊二走到楊雄家里。
楊雄的妻子招呼道:“楊二,你吃早飯了沒有?沒吃來一起吃。”
楊二說道:“嫂子,我已經吃過了。大哥,海沙派大門口來了位中年文士,他說是秦先生推薦來的。”
楊雄說道:“他是不是姓劉?”
楊二點頭道:“對。他叫劉伯溫。”
楊雄高興道:“是劉先生,準沒錯。走,咱們去迎接劉先生。有了夫子,學堂終于又可以開課了。”
能得到秦至庸推薦的人,肯定是了不起的學問家,楊雄不能不重視。
……………
宋遠橋和俞蓮舟回到了武當山。二人的臉色不太好,顯然是在少林寺受了一肚子的氣。
拜見了張三豐之后,宋遠橋說道:“師父,少林寺的那些和尚真是無禮,絕口否認傷了三弟。我們詢問少林寺有那些人修煉了大力金剛指和般若掌,他們就是不說。還說什么是機密。三弟被般若掌擊傷,少林寺甚至還有些幸災樂禍。”
俞蓮舟也說道:“大師兄說得是。師父,少林寺說起來是禪宗祖庭,佛門圣地,可是少林寺的那些和尚,哪里有半點慈悲之心?他們根本就不像是出家人。”
少林寺是什么情況?張三豐比宋遠橋和俞蓮舟更加了解。